2017年,中国消费者信心攀上了近10年最高点。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消费继续保持第一驱动力作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投资高3成。与此同时,消费者权益意识愈加增强,“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新型消费方式日益走红,网络消费、信用消费、健康消费引领潮头;共享单车、网红店、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经历了快速崛起和行业退潮期,其中部分企业大起大落的发展轨迹也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2018年新年伊始,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基于大数据平台数据与舆情社会影响力测算结果,共同梳理出“2017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老年保健品、校园贷、共享单车占据了热点榜的前三位。
乱象丛生的保健品市场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高发区,“老年人盲目购买产品”“虚假广告营销”“产品质量不过关”等负面曝光层出不穷。继315央视曝光武汉乐百龄等公司向老人出售无资质保健品后,6月,常年以捏造出的各种“专家”身份在广告中大肆吹捧产品作用的刘洪斌 (滨)与胡祖秦等也被主流媒体集中报道,接二连三被曝出的“坑老”陷阱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舆论认为,杜绝“坑老”乱象要靠监管部门和社会群体的共同作为,充分调动各渠道资源,从执法层面、司法层面、社会治理层面多角度出击。
作为一种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借贷服务,校园贷始于2014年,到201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但因随后爆发的“裸贷、收费混乱、暴力催收”等负面事件备受舆论质疑。 2017年,各地大学生深陷校园贷危机的事件常见报端,而由校园贷衍生的 “美容贷”话题,也成为今年备受社会关注的消费者权益问题。典型如某网络平台推出“颜值贷”涉嫌踏入校园贷禁区、长沙一网络贷款平台对39名大学生提起诉讼等话题引起舆论高度关注。针对校园贷的种种诈骗问题,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互联网金融委员会等均发布通知,禁止违规机构向大学生提供校园贷服务。
共享单车在经历了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的快速扩张之后,逐渐显露颓势。大量企业集体“退潮”所引发的“退费难”现象,成为备受公众关注的消费者权益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6家共享单车企业陷入经营困境,造成用户押金损失超10亿元。
主流舆论认为,共享单车押金监管存在漏洞以致资金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有效解决“退费难”问题需要企业自治、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的协同推进。针对共享单车问题,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等城市相继出台指导意见,明确违规处罚细则,遏制“野蛮式成长”。消费者期待更加有力的监管措施早日落地。
此外,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还包括网络订餐、酒店卫生、网约车、预付卡消费、《电子商务法》和企业捆绑销售。
(中消协)
新闻推荐
中山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社区义诊本报记者李勇付继琪“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医生逐渐方便着越来越...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