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付继琪)“看,这是我和住院苏丹大学生的照片,他们都亲切地叫我‘中国妈妈\’。”柏春梅医生高兴的说。原来这些大学生在医疗驻地附近军训,由于没有防蚊虫措施,学生们生病来医疗点治病,因此与柏医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西安交大二附院的柏春梅医生见到记者后,拿出了一叠照片。这些都是她两次援外工作与苏丹人民友谊的见证,也是她援外工作最珍贵的回忆。柏医生曾参加了1993年至1995年第21批,2001年至2003年第25批苏丹援外工作以及2009年2月至2009年6月的中国-喀麦隆疟疾防治中心、中国-刚果(金)疟疾防治中心的建立。也正是这些特殊的工作经历,让她在回国后工作中对疟疾疾病进行不懈研究。现在她还在为援外医疗队做疟疾方面的培训工作,她觉得这也是对援外工作的一种支持。
“阿布欧舍医院是曾经英国遗留的废旧马场改造而来的,医院的病房是马厩大长廊改造的。”柏医生告诉记者,早上的阿布欧舍非常繁忙,很远地方的人也会来阿布欧舍看病。他们觉得阿布欧舍是中国医生的一个代名词,有疑难杂症都会来阿布欧舍治疗。医生的工作非常繁忙,医疗点有三位内科医生值一个月班。一个月里白大褂基本在身上穿着,病人随时来,医生就要随时为他们诊治,有时过了凌晨到天亮才能休息。特别是急诊各个科室,手术都是满满的,工作负荷相当大。不能按时下班是正常事。阿布欧舍小镇医院因中国医生而声名远扬。正是有中国医疗队二十年的艰苦工作以及中国医生高超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才在苏丹留下了良好的口碑。能在医疗队是对她们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荣誉,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励着她们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中大家相互协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发挥医疗队的整体水平。她们成功拯救了很多危重病人,解决了很多疑难杂症病例。医疗队的真诚付出赢得了苏丹人民的真挚友情。
“恶性疟疾在当地高发,脑性疟疾死亡率极高。”柏医生告诉记者,作为西北地区的一名内科医生,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几乎为零。什么是规范性治疗、如何预防用药、该如何救治都困扰着她。在去喀穆隆途中,有一所由WHO资助的喀土穆疟疾防治所,所长热情地接待她们。在这里她学习了对疟疾的防治措施,了解到规范的血涂片制作和显微镜诊断标准,解决了她对疟疾的一些困惑。在遇到难以治疗的病例,特别是中资机构前来治疗的同胞,防治所所长总会驱车前来,热情帮助,提供一些预防、治疗疟疾的药品。这种友谊一直持续到她第二次去苏丹,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给她热情、无私的帮助,防治所所长是她疟疾防治的老师。中苏友谊渗透到她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是这两次的援外工作,让她对疟疾疾病以及苏丹西部血液病的发病情况、热带血液病以及热带寄生虫病的形态学特点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苏丹人民的热情、好客改变了我们单调的生活。”柏医生告诉记者,不管是官方的庆典活动,还是民间的婚礼、家宴或者民俗活动,好客的苏丹人民总是用丰富、美味的伊斯兰食品还有各种水果招待她们,也正是这些活动丰富了她们的生活。那个时候没有电视,在她们驻地门口一排就是医院护士的房子,晚上她们三三两两会在护士家去纳凉,苏丹人民会拿出咖啡招待她们。苏丹人民能歌善舞,有时在路上经常会有苏丹人民跳舞的场景。也能见到他们用苏丹民族乐器演奏《南泥湾》、《东方红》,这些都是中国医生教的。苏丹人民的热情、好客改变了她们单调的生活,使她们近距离了解了伊斯兰文化,感受穆斯林民族的美德。这使她喜欢上了淳朴、好客、真诚、能歌善舞的苏丹人民。
在中国-喀麦隆疟疾防治中心、中国-刚果(金)疟疾防治中心的工作中,她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了疟疾防治培训。通过与受援国疾控中心的接触、交流,她看到WHO对疟疾防治的最新资料,使她对恶性疟疾防治诸多问题有更深刻、全面的了解和体会。现在她结合援外疟疾防治的经验对现在的援外医疗队进行培训。她觉得做为一名对疟疾有深刻了解的医疗工作者,要让更多人了解疟疾的预防和治疗。
新闻推荐
一月一日,志愿者在西安地铁三号线大雁塔站为乘客介绍手机扫码过闸操作流程。新华社记者刘潇摄本报讯(记者杨光)1月1日,西安地铁扫码过闸发布会举行,这标志着西安地铁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线网、双离线、...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