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熊召政 为西安持续发力的文化建设点赞

来源:西安晚报 2017-12-23 06:38   https://www.yybnet.net/

熊召政记者 尚洪涛 摄

早已是中国报人散文奖的“老朋友”,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熊召政今年继续为第五届报人散文奖评奖活动担当评委。昨日抵达西安后接受记者采访时,熊召政不吝赞美,认为走过10年历程的报人散文奖,“一届比一届办得好,参评散文质量一次比一次高,内容一次比一次丰富灿烂,特别是本届”。

“在西安,我不是过客,而是‘土著\’!”一直以来都将西安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和精神家园,熊召政也持续关注着西安的文化建设,他认为,最近一年西安变化很大,尤其在推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在全国都起了表率作用,“也许别人是旁观者,听说者,但我不是,因为我本身就是参与者”。

“羡慕”西安市民的公共文化生活

在参与中感受古城的巨大变化

虽然不能曝光获奖作品信息,但熊召政昨天也“剧透”了一把,他表示,最终获得本届报人散文奖的10篇作品,在新闻的角度上隐藏得更深一些,文学性也更强,“但所有散文凸显的‘报人散文\’特点一如既往的鲜明——报人散文往往带有对生活的观察,作者以新闻人的角度看待人间事态”。

早已不把西安当作“异乡”,熊召政告诉记者,此次赴陕参加报人散文奖颁奖礼,已经是他10个月以来第四次回西安,“每次回来,都会觉得西安变得更美了,今年这种感觉尤甚”。

作为文坛大家,熊召政尤其赞赏这座城无处不在的文化气息。书香之城、音乐之城、博物馆之城的形象,也早已在他心中形成轮廓,“我去过西安音乐厅聆听音乐会,也在西安美术馆欣赏过高水平的书画展览,还去过关中民俗博物院以及很多遍布西安的私人博物馆……这座城里,文人越来越多,文人的档次越来越高,真的是一城文化半城神仙。西安的很多大型文化活动,我不仅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不是听说,而是去参与、去感受。所以尤其能深深感受到西安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是一直在发力的”。

除了市民公共文化生活的繁荣,公共文化设置硬件建设也是让熊召政点赞的一点,甚至让他有点羡慕。“眼下全国文化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古城西安在这一轮发展中,抓住了先机,而且是政府、民间、企业各个领域一起推动,这点做得很好,我认为在全国都起了表率作用。”

打造丝路文化高地

西安应兼具“吸附能力”和“发热能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积淀深厚是西安最独特的优势和最亮丽的名片。如今,西安正在积极加快建设“丝路文化高地”,熊召政对此颇为期待,并提出自己的建言。

熊召政认为,建设丝路文化高地,要看以什么为坐标。他坦言,从文学领域而言,西安大家辈出,地位早已光彩夺目,可谓一直在高地。而如果整体而观,如果跟汉朝唐朝相比,那么相关建设仍任重道远,“汉唐时代,中国甚至天下人都在长安这片土地‘建高地\’,而今天我们打造丝路文化高地,怎样从‘本土人在这片土地建高地\’,过渡到‘天下人在这片土地建高地\’的程度,怎样‘筑巢引凤\’,吸引更多人热爱三秦大地、热爱西安、来到西安,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值得为之奋斗去实现的目标”。

在熊召政看来,陕西的影视产业、会展产业、“文化+”与旅游、生态、科技的结合相关产业,如今都发展蓬勃,但仍有发力空间,“因为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西安一定能在文化产业上拥有更大吸附能力,吸附人才和项目。”他同时希望,西安在具有“吸附能力”后,同样用“发热能力”丰盈自身,“让这里的文化产业走出去,这样,西安的文化平台态势就会更好”。

记者孙欢

新闻推荐

第五届中国报人散文奖今日揭晓 他们来了 以文学的名义共聚西安

本报讯(记者孙欢)以文学的名义共聚西安,以报人的职责关注时代——今天上午,由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美文》杂志社、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共同主办,《西安晚报》具体承办的第五届报人散文奖...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熊召政 为西安持续发力的文化建设点赞)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