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一方砚,知一段史。12月5日,“砚池乾坤——宋至明清砚台精品展”在西安中国书法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共展出收藏家杨凯收藏的古砚台60方,材质不同、造型各异、雕工精美、品相完好的一方方古砚,印证着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和砚台文化的源远流长。
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尽管在文房四宝中排序最末,砚,因为其质地坚固,却是其中最耐久的一个。笔,不耐久,老不中书;纸,置久则脆,难于使用;墨,陈久失胶,易于散碎。三宝,皆难久蓄。唯有砚,材质坚固,难于损坏,存留千古却亦如初。回顾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砚台一直与之并生着。1972年,西安市临潼区姜寨遗址中出土的一方颜料研磨器,专家鉴定为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物,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
在展览现场三秦都市报记者看到,此次展出的60方古砚台多为精品,像宋代的“吉州歙砚”,明代的“龙纹抄手砚”“趟池抄手端砚”,清代的“龙纹大端砚”“寿门制红澄泥砚”等等,无论从材质还是造型雕工都堪称上品。“砚台其实是由研磨器演变而来,原始研磨器的性质功能与同期出现的食物研磨工具类似。它可以将带有颜色、大小不一的有色物研碎、研细,使其成为书写用的颜料。”收藏家杨凯说,到明清时期,制砚技术日渐成熟,工艺日趋精细,可利用的石材种类也越来越多,砚台之于文人的意义也有所变化。砚台不再仅是挥毫泼墨时的工具,更是置于案头的一件玩物。明代的砚台造型端庄厚重,纹饰不甚繁丽,大件制作居多。
文人在砚上镌诗、题铭之风在明代大为盛行,因此砚台的艺术价值逐渐超越了其使用价值,收藏砚台也成了达官贵人附庸风雅的利器。“像这方明代砚台上,就刻有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诗作。”杨凯说,正是如此,明清之后的砚台雕饰工艺精湛,造型美观独特,受到收藏者的喜爱。
据悉,此次展览展期45天,免费对外开放。
本报记者赵争耀
新闻推荐
新型交通标志牌近期,西安交警启用了几款新的标志牌,不仅有图例,还配有条文解释,这种新的标志牌在全国尚属首创。昨天上午,西安交警向媒体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通过这些新标志牌的启用,强化广大交通参与者...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