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北大学物理学教授侯伯宇为原型的电影《爱的帕斯卡》将于12月15日上映。昨日的见面会上,出品人兼编剧阮剑文和主演许还山都表示在拍摄这部电影之前,都不熟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感到万分汗颜。阮剑文回忆起因为创作而了解的侯伯宇,不禁热泪盈眶,许还山更是真诚地高声呼吁:“大家应该多多宣传,不是宣传这部影片,而是宣传这位理论物理学家侯伯宇先生。”
他的理论目前只有三个人懂
侯伯宇祖籍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镇侯楼村,1930年9月11日生于天津,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73开始在西北大学任教和工作,曾任西大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2010年在西安去世。新华社曾以“中国的骄傲”为名,展示了包括“侯氏理论”在内的20项“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现代科技成果”。2006年,已是76岁高龄的侯伯宇向“数学中的几何Langlands纲领如何在量子场论和弦理论中实现”进行冲击,这是物理学中相当于数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样的一颗明珠,全世界多少物理学家都把它作为渴望实现的科学梦想。
侯伯宇在物理学上的巨大成就,却成为《爱的帕斯卡》拍摄时最大的困难,出品人、编剧阮剑文表示:“我曾经问过他的学生,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侯伯宇先生的研究,他们都说不能,甚至说他的理论目前世界上只有三个人懂,侯先生自己也曾说他的研究300年后会有收益。物理学的东西我们都不懂,拍一堆物理学研究估计观众也不爱看。”于是阮剑文另辟蹊径,将侯伯宇还原成一个人——片中的戴景林,“无论他在物理学上有多么大的建树,但他首先是一个人,我得平视他,才能让他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所以我就选取了他作为一位父亲、一位丈夫、一位老师的身份还原他。”但在一些细节上,依然让一个全身心投入物理学研究的学者形象栩栩如生,家里的小黑板上写满物理学公式,那是他突然有灵感时写上去的,门口的字条上提示“每次聊天不超过5分钟”。“这些都是真实的,我觉得这部影片中很多的细节塑造特别用心,当然也需要我们的观众静下心来看。”
去世后事迹才被广泛报道
尽管在物理学上成就斐然,但直到他去世后,他的成就和事迹才被广泛报道。生活中他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研究的世界。圈内人都说侯伯宇是“只知学问不知其他”。正如李政道教授在侯伯宇去世后发来的唁电中写道:“他勤奋万分,以研究物理为自己人生理想。”
2007年8月,侯伯宇77岁时,他唯一的儿子和心爱的孙子在加拿大遭遇车祸双双遇难。就在经历这番人间至痛的第二天,侯伯宇就回到了办公室,第三天就站在了讲台上,不但没有减少课时,反比过去上得更多了。他要尽可能地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自己的所学完完全全地传授给学生们。
“去西北大学找侯伯宇先生生前的同事和学生调研时,我第一句话是问:侯先生有缺点吗?他们都觉得没有。因为侯伯宇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是神。”而电影中则还原了侯伯宇对家庭和家人的愧疚,“影片里有一个细节,得知儿子和孙子去世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动作,去帮他太太拧水管螺丝。这些事情在其他家庭都是男人在做,但他们家都是他太太在做。这从侧面反映出他真的把所有时间都留给了物理。然后喃喃自语:“太晚了,太晚了。”这是他对家庭和亲人的愧疚。”许还山表示,“我很惭愧,我在西安居住了这么久,居然不知道这里有这么一位物理大家,一位研究出300年后才有收益的理论的大家。我不是宣传这部影片,而是宣传这位理论物理学家。”年过八旬的许还山动情地表示。华商报记者 罗媛媛/文 张杰/图
新闻推荐
12月12日,在纪念西安事变81周年之际,陕西省双拥书画院名誉院长樊根深、中国美术家协会一级美术师王博两位书画名家走进西安市碑林区东厅门小学,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爱国主义报告,并且现场教授小学生中...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