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家族式养老:吃“大锅饭”真好

来源:牡丹晚报 2017-11-16 12:08   https://www.yybnet.net/

西安市统计局近日对该市老人的养老需求做了项调查:80.8%的人选择家庭和社区养老,49.2%的人希望平时能有人谈心交流。如何做到谈心有聊友,出游有伴,有人选择和兄弟姐妹、亲家等搭伙养老。这种小家变大家的家族式养老模式,因为有亲情的浸润,比起其他的互助养老方式,更有可行性。

亲家结伴旅居两

家变一家

67岁的徐素花和亲家艾秀莺正在准备三亚旅居的事情。这对亲家,在4个多月前,完全没想到会搭伙生活。

徐素花说,虽然两家都住在成都,但平时也只限于人情往来。今年6月,两个人先后加入同一个旅居微信群,这才发现彼此都是旅游爱好者,约定有机会一起出游。不过,两人的实际情况都摆在那——徐素花的老伴有心梗,她不敢让老伴一个人在家;艾秀莺的老伴膝关节做过手术,几乎不能同游。

徐素花的老伴知道后,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你和亲家母出去玩,我们俩男的也可以互相照顾。”徐素花和艾秀莺一商量,让两位男士住到徐家作伴,平时到楼下小馆子解决吃饭问题,“我们去长白山住了20天,回家后老伴还胖了4斤”。

后来,两家人又结伴去周边玩了几次,“亲家不能爬山,老伴就在酒店陪着下棋,逛逛博物馆”。因为亲家腿脚不便,又住老房子,徐素花就常邀他们来家里住,“两家变一家,儿子媳妇心里也放心,不用经常两头跑”。

兄妹合住乡下回到小时候

浙江杭州69岁的施力云则早早做了兄弟姐妹一起养老的准备,他4年前就和大哥商量着,翻新了农村老家的房子,隔三差五回去小住。

前年过年,兄妹5人闲聊时谈到养老的话题。施力云的姐姐大他7岁,老伴已去世,儿子在北京,有时两年才回一次家。姐姐说起这些,忍不住哭了。“她说,万一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兄妹几个都很有感触。

施力云和姐弟们商量:合伙把老房子再装修下,大家都一起住过去。就这样,两层楼6间房,5间作卧室,楼下客厅兼餐厅和活动室,添置了麻将机、点唱机和书架。“我们还种了一亩地的水稻,吃自己种的米和菜,这感觉太好了。”施力云说,“兄弟姐妹住一起,就像回到了小时候。”

母女搭伙像好闺蜜

北京石景山64岁宋娣芳找到的养老伙伴,则是自己的母亲。在她看来,“不是我在赡养她,我们更像是闺蜜,互帮互助”。

2013年,宋娣芳的父亲去世,一年后,她的老伴去世,她和母亲先后成了孤家寡人。宋娣芳说,虽然她有6兄妹,但是年纪稍小的弟弟妹妹还没退休,大她两岁的姐姐因为子女多,忙着顾家带孙。所以,照顾老母亲的任务就落在了宋娣芳身上。

然而,和母亲住了1个月后,宋娣芳发现,不是自己在照顾母亲,而是母亲在陪伴自己。母亲的身体很好,每天都会早起做好早餐,“她会做我爱吃的包子、炒肝,吃妈妈做的饭,很幸福”。现在,母亲已经86岁,和宋娣芳住在一起已3年。 李仲文 王艳蕊

老友来访,谈到有些老年朋友背上年龄包袱,为“老”所累。我说,老年是人生的最后阶段,体力精力都走向衰退,进入老年后滋生“恐老症”者,代不乏人。唐代白居易写过一首“咏老”诗,赠给挚友刘禹锡。开首两句说他们两人都老了:“与君俱老也,自问老如何?”随后就多方面描绘他的老态:“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满篇充斥着悲老的负面情绪。

刘禹锡收到这首诗后,和了一首名叫《酬乐天咏老见示》的诗,尽管也肯定白居易诗中所写的自身老态属实,“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但是老人虽然失去了年轻时的不少优势,但“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也积累了年轻时所没有的阅历和经验。全面地看,老年也有老年的精彩,人有运气活到老是幸运的。因而刘禹锡最后以昂扬乐观的笔调写道:“细思当幸矣,下此便悠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代以后成为一句广泛流传的名言,鼓舞人们以积极态度看待老年,不消极,不悲观,过好金色的晚年。人的生命是一个发展过程,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环环相扣。每一个生命阶段都有其特有风景,有幸能经历生命全过程的人,是幸福的。没有老年阶段的经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生。唐代许多诗人如韩愈、柳宗元、孟浩然、杜甫等都未活到六十岁,李贺、王勃二十多岁即亡,李白逝世时也只有六十一岁。刘禹锡、白居易算是高寿的,两人都进入古稀之年,他们能以自身的亲历来“咏老”,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我对来访的老友说,为了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具有幸福感,要大力地发扬刘禹锡的积极“老年观”,不要像白居易那样,堕入悲老伤老的泥坑,为“老”所累。人进入老年,尽管生理上不可避免的要逐渐衰老,但心理上是可以永葆青春的。英国哲学家罗素写过一篇《论老之将至》的文章,讲他的外祖母,八十多岁高龄,精力仍然旺盛,思维仍然活跃,原因就在于“她根本就没有功夫留意她在老”。罗素说,“这就是保持年轻的最佳方法。”不让“老”成为包袱压在自己身上,按罗素的看法,不必在年龄上过分“考虑纯粹的统计学”。因为,纯粹统计学上的年龄并非有固定不变的标准,你说60岁就是老年,现在不是更流行“七十不算老”吗?关键是永葆赤子之心,始终不渝地拥有拥抱生活的热情与乐趣。冰心九十多岁时还写道:“我从来没觉得老。”

自然,这也需要社会拥有尊老敬老的风气,不要轻视厌恶老人,而要尽力为老人营造积极的生活环境。读到一份材料,说哈佛大学一心理学家通过试验,证明将老人生活放在使他们感到年轻的环境中,老人就更加快乐,体力与智力都有明显改善。尊老爱老,除了物质上的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

长时间在光线不够充足的地方用眼,连续在电脑前几个小时……您的眼睛是否觉得疲劳了呢?如何让眼睛变舒服些呢?专家这样支招。

1、控制用眼时间

缓解眼睛疲劳的最佳方式就是让眼睛休息。一是通过多眨眼,建议每天有意识地眨眼300次,有助于促进泪液分泌,缓解干眼症状,从而缓解疲劳;二是尽量远眺(大于5米)来放松眼睫状肌达到缓解疲劳的效果,一般每1小时需休息5-10分钟。

2、调整饮食

及时补充水分,可多饮用菊花枸杞茶。虽然人体的眼球组织含钙程度不高,但钙却具有消除眼睛紧张的作用。推荐多食用豆类、绿叶蔬菜、虾皮、牛奶等含钙量丰富的食物。

3、眼部养生

通过增加眼局部血运达到舒缓眼部疲劳干涩的症状。闭上眼睛,两手手掌相互摩擦到发烫,然后迅速地按抚在双眼上,通过摩擦产生的暖意温暖眼部,注意在熨目前一定要洗净双手。

4、合理使用眼药水

建议选用不含防腐剂的抗疲劳眼药水及人工泪液,这类药物多为一天一支小包装,大部分大包装眼药水多含有防腐剂,滴入太多会破坏正常泪膜,长期使用会加重干眼及疲劳。

余燕红

4个小妙招教您如何养眼

不为“老”所累

□江曾培

新闻推荐

莲湖区司法局:弘扬法治———让信访在阳光下运行

阳光讯(王欣记者曹文豪)为进一步加强信访法制宣传,正确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表达合理诉求,加大对非正常上访及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信访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莲湖区司法局充分利用每周五下午社...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家族式养老:吃“大锅饭”真好)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