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国民办高校校长论坛的院校领导合影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致辞
陕西省委高等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董小龙讲话
西安翻译学院举办者、名誉董事长丁晶汇报办学成果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
巍巍终南山下,西安翻译学院的校园里色彩斑斓,秋色烂漫。在这诗意的季节里,西安翻译学院迎来了她的三十周年校庆。此时此刻,校园内彩旗飘扬,秋风送爽。这美好的一切仿佛都在向众人讲述着这所传奇学校穿荆度棘、风雨兼程的三十年辉煌发展历程。
NO.1百名校长齐聚西译 共商民办教育发展大计
在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的时刻,盛装一新的西安翻译学院校园里,全国百余名民办高校校长齐聚一堂,参加全国民办高校校长论坛,共话中国民办教育发展。
在全国民办高校校长论坛上,西安翻译学院校长韩江水教授发言提出,目前,民办高校之间围绕着生源市场、师资市场、就业市场,进行着最直接的竞争,最终会发展成为全方位的竞争。在高等教育从“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过渡时,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机会”需求,迅速转变为“质量需求”。
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西安翻译学院将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持续、规范的管理理念,科学谋划,紧抓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带来的机遇,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全国民办高校校长论坛选择在西安翻译学院举行,凸显了西译在我国民办教育中的地位与实力。
NO.2砥砺三十载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方得始终
在西安翻译学院建校三十周年之际,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发来贺电祝贺,充分肯定了西译在中国民办高校发展历程中的领头羊地位,也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
省上老领导张勃兴在贺信中说,“三十年前,我国民办教育的拓荒者丁祖诒先生,曾多次与我深情交流,探讨陕西民办教育的创建与发展。他像一头永不倒地的老黄牛,在这片满是荆棘的教育试验田里筚路蓝缕,耕耘了近三十年。这是勇立潮头的三十年,是革故鼎新的三十年。三十年来,西安翻译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各项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国民办高校的一张亮丽‘陕西名片\’!”
29日下午,西安翻译学院建校三十周年成果汇报大会隆重举行。西安翻译学院董事长张水平在主持大会时表示,近几年,西译遵循教育规律,凝心聚力,统筹推进,开拓创新培养模式,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成为陕西省首批转型试点院校。学校完成了新一届领导班子过渡,正致力于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一流民办大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学校举办者、名誉董事长丁晶女士对各位嘉宾的到来深表感谢,感恩丁祖诒先生呕心沥血创办了西安翻译学院,并带领学校一直走在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前列,特别向在西译三十年征程中作出卓越贡献的老前辈、历届学校领导以及全体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感恩大家三十年来的拼搏努力,带来西译今天的魅力和成就,感恩海内外的西译校友用他们的言行诠释出西译独特的精神气质,让更多的世人认识西译,认可西译。
校长韩江水在会上发言说,三十周年是西安翻译学院发展的里程碑,更是迈向未来的新起点。学校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深刻反思问题和不足,充分认识到办好西译,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西译,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办好西译,核心是培育英才;办好西译,定位是服务地方;办好西译,重点是学术强校;办好西译,须始终坚持“名师引领,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办好西译,方略是高端突破;办好西译,关键是社会支持。西安翻译学院将会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各兄弟院校、各位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的鼎力支持下,西译全体教职员工凝心聚力,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全国一流民办大学的西译而共同努力。
NO.3读书做人变革奋进 办学成果尽显辉煌
三十年的栉风沐雨,三十年的艰辛探索,三十年的酸甜苦辣,三十年的硕果累累。西安翻译学院三十年的发展,不仅是中国民办教育的一个缩影,更成为了中国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
科学定位,构建“四位一体”现代大学治理体系。2016年9月18日,西安翻译学院率先打破民办教育在管理上的家族化传统,遵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精神,按照督、管、办分离原则,形成了举办者拥有法人财产权和评价监督权,董事会拥有决策权,校务会行使办学管理权,校党委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的新型现代大学运行机制,建立了新的现代大学制度和大学治理模式。
推进“双一流”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纵深发展。西安翻译学院坚持以促进“双一流”建设和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为工作主线,坚持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为工作思路,着力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推进依法治校,重点打造语言服务、教育服务、健康服务三大服务类应用专业群,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整体办学实力。
名师领衔,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师资力量是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的基础。
西安翻译学院一直秉持“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进、培养、使用、稳定”相结合,稳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以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动力,积极完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设立“终南学者”和“首席教授”岗位,实施“人才强校计划”“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领军人才工程”等,着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战略。西安翻译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投资5.6亿元人民币,在西安高新开发区建立5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在校内投入700余万元,用于加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相关建设。在2016、2017年团中央、教育部等部委联合举办的“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大学创新创业大赛中,连续两年以骄人的成绩进入国赛,是陕西唯一一所连续两年入围团中央等多部委举办的“挑战杯”“创青春”的民办高校。
赛教结合,引导师生参加多学科竞赛。学校先后有郑悦、杨鑫、丁倩雯、弓晨四名同学在“APEC未来之声中国区选拔总决赛”中脱颖而出,获得随同国家领导人出席APEC会议的殊荣。10月中旬,喜讯再次传来,西译学子杨鹏楷在2017APEC未来之声选拔赛中荣获全国十强,将于2017年11月5日作为中国青年代表,随有关领导出访越南。据统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已荣获1000余项奖励,成为陕西高校各类竞赛中的一匹“黑马”。
提高合作交流水平,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西安翻译学院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国际化办学道路,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交流的内涵和领域,提高合作交流水平,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
与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西班牙、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关系,涵盖科研合作、“3+2”专升本、“3+1”本科双学位、“3+1+2”本硕连读、短期访学、师资培养、互派交换生等多种合作模式。
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了新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匈牙利研究中心、泰国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大力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以生为本,独具风格的管理。西安翻译学院始终把“爱生如子”作为教育学生、服务学生的准则。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抓手,以学生毕业后能够“有尊严、体面地进入社会”为目标,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与开放办学,普适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营造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的优良校风。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优秀单位”,被省教育厅授予“陕西高等学校阳光体育竞赛活动优秀学校”。
奔涌不歇三十年,教学成果放光彩。三十年筚路蓝缕,三十年栉风沐雨。历经三十年的奋斗,学校先后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一流建设专业1个,省级一流培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重点扶持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学名师8位,省级优秀教材6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改项目14项等,名列陕西新建本科高校之首。
后记
经过30年的积淀,西安翻译学院深知教育不是一场通关的游戏,而是一座远望的灯塔。西安翻译学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将围绕“双一流”建设持续发力,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激发内生驱动力,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相对宽广的教学科研平台等特殊政策,营造良好氛围,争取早日把学校建成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民办大学,为更多的西译学子照亮前方的道路。
新闻推荐
10月28日,2017西安国际马拉松赛在西安永宁门鸣枪开跑。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42177名选手完成报名,其中2万名运动员参赛,这是西安迄今为止规格最高的马拉松赛事。本届赛事由中国田径协会、陕西省体育...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