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泾河新城的泾河智慧农业园景观
位于西咸新区的昆明池将重现恢弘盛景摄影刘强
骑行爱好者在沣河游玩骑行爱好者在沣河游玩摄影摄影刘强刘强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总部经济园摄影刘强
西咸新区沣河湿地公园
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渭河景观带
泾河新城高泾大道绿化工程
全国首个“诗经小镇”已经成为大西安市民休闲好去处摄影刘强
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西咸新区一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西安中央公园、昆明池等重点生态“名片”项目加速推进,“海绵城市”理念浸润到城市每个角落,“河长制”实现区内河流全覆盖,“大水大绿”的生态格局逐渐清晰。
在这里,一场关乎西咸福祉、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已开启征程。
大西安中央公园
打造可以深呼吸的城市绿肺
10月20日,大西安中央公园项目正式开工,再次彰显西咸新区构建“大水大绿”生态格局的决心和毅力。
大西安中央公园有多“大”——
大西安中央公园总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5000亩),包含中央公园核心区2600亩和城市绿廊2400亩,总投资27亿元,建成以后,将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城市中心公园。
大西安中央公园有多“美”——
大西安中央公园以“织画成园,丝路天下”作为设计主题,核心区北至尚文路,西至秦皇大道、南至天元路、东至同文路,将串联周边7个特色功能坊,形成“丝路绿心”景观结构,即一条丝路飘带、一个中央绿心,串接湖光盛景、山谷揽胜、织绘林间3大画境,努力建成丝路文化交流新平台、城市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未来宜居生活实践区。
昆明池
打造大西安最美会客厅
一个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
斗门水库(昆明池)总规划面积30.4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0.4平方公里。10月1日,斗门水库试验段暨昆明池(一期)·七夕公园正式向市民开放。
昆明池历史上是古长安城重要的蓄水供水工程,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时期开凿了“古代中国第一大人工湖”——昆明池。今天,这里是陕西省“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水利发展改革“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是陕西落实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和开展“柔性治水、系统治水”的重大工程,将会对大西安水系治理、涵养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海绵城市
将创新因子植入城市肌理
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首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西咸新区,在试点核心区沣西新城,已专项开工项目62个,累计完成海绵型小区与园区50余万平方米,海绵型道路35公里,海绵型公园绿地约80万平方米,防洪治理类及水生态修复类项目约20公里,已构建起包含建筑小区、市政道路、景观绿地和中央雨洪调蓄系统在内的四级雨水综合利用体系。
植树增绿
“大绿化”打造西咸“大绿洲”
2017年,西咸新区围绕“增量提质、系统提升、应栽尽栽、管养并重”,全力推进植树增绿。上半年已累计完成绿化投资11.02亿元,新增绿化面积518万平方米。
同时,新区启动了“美丽西咸·绿色田园”行动,构建道路绿化、湿地景观、绿地公园、美丽村庄、花卉苗木“大绿化”格局;全年启动134个绿化项目,计划新增80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推广楼顶绿化、垂直绿化,首批试点建设了西咸大厦、西部云谷等4个立体绿化项目,新增绿化近5000平方米;围绕“五路四桥”等主干路网、规划道路,安排3年增绿项目266个,绿化总面积8万亩。
“河长制”
四级河长体系让清水永续
“河长制”让每条河流有了一个负责的名字,为西咸清水永续保驾护航。
西咸新区为推进“河长制”工作,制定印发了《西咸新区落实河长制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新区-新城-镇办-村组(社区)四级河长体系,共落实河长366名,设立“河长制”公示牌168块,实现了区内所有河流“河长制”全覆盖,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治水的格局。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西咸新区积极落实陕西省、西安市关于治水兴陕重大战略任务,努力建成生态与发展和谐相依的“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赢。
一幅充满希望、信心满怀的美丽西咸新画卷,正在全面铺设开来。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李小博)就医途中遇到紧急情况,求助交警后,都第一时间赶到医院。10月20日下午4时许,西安绕城高速自西向东方向K8公里处发生一起事故。西安交警高速大队绕城中队民警王校培、张凯飞在保障...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