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一个盲人的“西行漫记”

来源:成都商报 2017-10-21 05:41   https://www.yybnet.net/

9月20日晚10点,喀什机场有一些寒意。盲人曹晟康手执盲杖,摸着栏杆,缓缓走下飞机舷梯。

在圆满完成从北京到西安的徒步旅行后,他又一次出发了,开始他寻访“一带一路”的第二段旅程。

“今年的梦想一定要在今年完成!”

曹晟康计划在春节前完成西安到新疆喀什4700余公里的旅程。全程以徒步为主,遇到特殊情况再搭车。

原定的线路是从西安到喀什,但因为已经入秋,基于对新疆天气、路况的细致分析后,曹晟康决定逆行,从喀什到西安。

1

过去的5年,曹晟康走过全球6大洲34个国家,并在2016年成功登顶“非洲屋脊”乞力马扎罗山。在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后,他的新目标是:用两年时间寻访“一带一路”沿线,用心去感受一路的风景。

出发前,曹晟康在他的手机中安装了徒步旅行软件,并设定好路线。他选择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西北方向的线路,从北京出发,经过西安、新疆喀什、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最后到达巴黎。

北京到西安,是曹晟康的“一带一路”徒步的首段旅程,全程1100多公里。2017年8月27日,曹晟康抵达西安。这一路走了40天,手机App显示,他走了超过135万步。

2017年7月19日上午,曹晟康和志愿者吴凡从河北省涿州市琉璃河检查站出发,一对盲杖,一副墨镜,一个大背包,是曹晟康的全部家当。

出发前,曹晟康在微博中招募志愿者,但他无力支付同行者的费用,这让许多人打了“退堂鼓”。

曾与曹晟康一起跑步和攀岩的吴凡,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名学生。尽管两人只有几面之缘,但吴凡一直被曹晟康的励志故事所感动。“我想陪曹老师一起走这段旅程,保证他的安全,并帮助他实现梦想,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磨练自己的机会。”吴凡说。

2

出发3天后,曹晟康的脚上就磨出了很多大水泡。紧接着,大腿根也磨破了。“不挑破这些水泡,第二天就没法走路,挑破后,晚上又疼得睡不着。”曹晟康只能咬着牙,让吴凡给自己挑水泡。

“我150斤的体重,加上30多斤重的背包,脚上水泡的伤口实在太疼了,为了减轻疼痛,我只能加快步伐,减少与石子接触的时间。”曹晟康说。疼痛难忍时,他就为自己加油鼓劲,每天保持行进25公里。

出发后第5天,一场瓢泼大雨突然而至,鞋子里灌满了雨水,受伤的脚更疼了。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曹晟康和吴凡沿着盘山公路在太行山脉间穿行。狭窄的盘山公路,留给两人行进的空间非常小。左边是呼啸而过的大卡车,右侧是近一米深的排水沟。原本计划并排走的俩人,改为吴凡在前面走,为曹晟康排除障碍。

骄阳似火。忽然,吴凡听到曹晟康“哎哟”一声,回头发现曹晟康摔倒在排水沟里,他却像没事儿似的说:“盲杖拄空了,重心不稳,收都收不回来!”

每日的行进中,与烈日、风雨、伤痛、尘土相伴的,还有饥饿。有时,一路没有餐馆,等到发现路边有餐馆时,已是下午3点。

在山西太谷县,两人穿行于太谷老城之间,追寻晋商的足迹。曹晟康抚摸青砖黛瓦,用触觉感受着历史的纹理。在老宅的木柱、斑驳的石墙中,他似乎“窥”得了当年的雕梁画栋。

第30天,走在汾河大桥上,听着潺潺的河水声,曹晟康兴致勃发,对吴凡讲起了自己35岁时首次出国时的经历。

3

2012年4月,他首次踏出国门,历时24天,只身穿越柬埔寨、泰国、越南和老挝。

在越南的漂流船上,听着耳边传来的哗哗水声,曹晟康很想知道河水是什么样子。同船一个懂汉语的人告诉他,河水的颜色是清澈的。

“清澈是什么样子的?”曹晟康问。“就像玻璃那种透明。”“玻璃的透明是怎样的?”没办法,那人只好抓起曹晟康的右手,放进河水里。“这就是透明!”

曹晟康仔细地感受着,脑子里想象着各种画面,并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了什么是透明:透明就是自己看不到的风景,透明就是每一个帮助他的人的那颗温暖的心。

在老挝,他用仅会的几句英语问路,当地人告诉他往南走。他根本不知道南是哪个方位,试着往前走了几步,当地人“NO、NO”地拦住了,拉着他的导盲杖拐了几个弯放下,“Yes, Yes”。

每次想要搭车时,曹晟康就站在路边,伸着大拇指,用蹩脚的英语喊着“Hitchhike,Free, No money(没钱,免费搭车)!”总会有车停下来把他送到目的地。

两眼看不见,语言又不通,“双盲”的曹晟康在异国衣食住行只能靠打手势。

“想找旅馆睡觉,就打呼噜,想吃饭就吧唧嘴。”这是他在旅行中总结出的最好用的交流方式。

每逢过马路的时候,总会有好心人帮他一把,作为回报,他有时会在马路边帮别人揉揉腰背。

“我看不见风景,但能感受到人心。这也是我不断行走、挑战自我的原因。”曹晟康说。

4

曹晟康也曾有过一双明眸。8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变成一名盲童,他日益自卑与消沉。14岁到18岁期间,他曾多次离家出走。在宁波,他睡过天桥。他还被人骗到东莞的建筑工地上打了几个月黑工,后来自己逃了出来。从19岁起,他开始从事盲人按摩。2011年,34岁的曹晟康从收音机里听到一个叫翟墨的人,独自驾着帆船完成了环球航行。这种传奇的人生令曹晟康心生向往。

2013年,他游览印度,成功横跨美国10个州;2014年,他在澳洲工作并旅行了3个月,又在秋天用一个月完成欧洲之旅,游览了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等国;2015年,他游览墨西哥、智利;2016年,他前往非洲,在向导的带领下成功登顶乞力马扎罗山。

“敢于走出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在不断自我挑战中,曹晟康内心的自卑和压抑已渐渐消失,环游世界的梦想也随着他的两根导盲杖在世界地图上慢慢点亮。

一路上,他感动着路人,路人也鼓励着他。这次西行之路上,一位卖西瓜的河南大姐听说曹晟康是从北京徒步走过来的,用难以置信的表情注视着曹晟康。

“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我有个17岁的孩子,真希望他能像你们这样坚强。”大姐想用她的西瓜车帮曹晟康和吴凡拉行李,曹晟康谢绝了。

曹晟康说:“人生来不得半点掺假,你若帮我拉了行李,那我这徒步就没啥意思了。”

5

旅途中,曹晟康还带着吴凡一起捡垃圾,向路人宣传环保理念。在他看来,不光要徒步旅行,还得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

尽管旅途艰辛,但曹晟康和吴凡不放过任何一个他们可捡的塑料垃圾。北京到西安的旅途中,两人共捡了1000多个矿泉水瓶。

沿途不乏质疑的声音:你们图个啥?环保组织给你们多少钱了?

“一分钱都没给我,也没人要求我这样做!”曹晟康总是笑呵呵地回应。

曹晟康说:“其实不被理解才是最难走的一段路,但习惯了、想通了也就觉得没什么。每个人的角度不同,再说毕竟萍水相逢、了解不多。”

一路走来,呼啸开过的列车、从车窗递出的矿泉水、村庄里此起彼伏的狗吠、盲杖摩擦地面的沙沙声,还有吴凡“不要并排”“注意安全”的不断提醒声,都被曹晟康一一记下。

8月27日,抵达西安大雁塔南广场,曹晟康给了吴凡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一刻,40天的坚持终于有了交代。

“我以行动证明了盲人旅行并非天方夜谭。”曹晟康的声音有些颤抖,“虽然看不见风景,但是我在路上,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线上网友焦急传播 线下民警四处走访 走失女童牵动众人心

女童父母和民警合影10月19日22时许,一名4岁女孩只身站在西安南郊花都小区外一饭馆门前不知所措。公安雁塔分局长延堡派出所接警后迅速将孩子接回,在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动网友协助寻找女孩家属的同时,...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秋天的味道2017-10-21 00:00
猜你喜欢:
假如我是棵小树2017-10-21 05:27
评论:(一个盲人的“西行漫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