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形成“政金产学研+友”新型产学研生态圈模式;西安光机所形成“硬科技”发展模式;西北有色院实施管理层持股和转制院所自主考核的成功模式……自2016年西安被国家列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以来,西安市以大院、大所、大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为重点,通过支持17家试点高校院所建立本单位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支持6家试点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组织模式,引领推动全市科技成果“三权”改革,促进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初步形成了西安交大、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三大特色模式,走出一条具有西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
西安交大打造
“政金产学研+友”新型产学研生态圈模式
“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实施前,西安交大存在重科研、轻产业,科技成果束之高阁的情况,大量国家投入的科研成果在完成课题和验收后,并没有进行转移转化,不能为实体经济发挥支撑服务。”西安交大科研院分管成果转化工作的副处长王文介绍。
今年年初,《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出台,明确提出“对于科技成果许可与转让所得收益或作价入股所得股份,80%归技术完成人持有,20%归学校持有”,并适当引入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下放和科研人员奖励、报酬比例大幅度提高,尽可能的让利于职务发明人,实现了发明人、学校、金融资本的“+”驱动;同时提出“学校对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或者以上方式的混合实施”,从而推动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的“职务科技成果收益(股权+现金)混合所有制”,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授拿不走股权、学校干不成科技成果转化、政府得不到科技型企业”的“三输”局面,充分发挥参与机构的资源与优势,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作价入股的效率。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和总结,西安交大目前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政金产学研+友”新型产学研生态圈,其中,政金分别代表政府和金融资本,友则代表高校独有的资源——“校友”。在这个模式里,政府起到了制定政策、多点引导以及对高校和产业的全面支持作用;金融资本则通过各种基金针对成果转化链中的每个环节介入支持;校友则将社会各界资源汇聚到与学校产学研工作相关的每个环节里,起到了加速产学研工作推进的作用。
西安交大与校友共同发起设立的“西安交大一八九六科技双创基地”,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已在雁塔区、高新区等区域建设总面积5万平米的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以及产业加速器;已孵化36家科技企业,总营收近2亿;联合以校友为代表的社会各方资本,设立了西交科创基金、西交种子基金、西交材料基金等总规模7亿的创投基金;依托西安交大发起设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和全球校友组织,双创基地已与全球校友企业、校友组织和高校建立起紧密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和校友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和溢出效应,将人才、科技、产业、资本等优质资源引回西安、落地西安,助力大西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记者了解到,新政策实施后,西安交大支持科研人员创业,通过授权、转让及作价入股等方式交由技术团队进行转化,促进了若干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已成功转化西安交大首个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发电多联产技术”。
今年,交大出台政策,加大对科技人员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从以前的70%提高到80%,西安交大以西安交通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李应红院士为核心就“空天动力智能制造”相关专有技术,协议定价6000万元,以无形资产形式向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进行转化,该成果的科研团队就享受了新政策,得到4800万元的奖励。目前已有若干科技成果申请转化,数量增长速度较政策实施前明显提高。
西安光机所形成
“硬科技”品牌享誉全国
日前,西安市宣布今年11月将在西安举办“2017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以“硬科技改变世界·硬科技发展西安”为主题,邀请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硬科技”领域代表和阿里巴巴、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领军人物齐聚西安,共绘西安“硬科技”发展蓝图。而在“2017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的背后,作为“硬科技”概念的提出单位,西安光机所中科创星积极参与大会筹备工作,制定并提交了大会方案建议。
近年来,西安光机所秉承“参股不控股、寓监管于服务”的理念,通过“开放办所、专业孵化、择机退出、创业生态”的方式,将研究所技术以无形资产授权、转让等方式交由科研团队进行转化,摸索出科技成果转化的“西安光机所模式”。西安光机所所长赵卫说,“西光所模式”的创新之处就在于打破了几个藩篱:打破思想“藩篱”,将思想回归到研究所的归属是国家和全体纳税人这一基准之上;打破制度“藩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科技创新,科研机构要为市场需求服务;打破资金“藩篱”,摆脱狭隘的“国有资产流失”论调,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承诺孵化企业占股不超过20%,只参股不控股并择机退出;打破人才“藩篱”,以科技创新成果来考核人才,让甘居幕后坐“冷板凳”的人得到实惠。
在创改试点工作中,西安光机所在原有成功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改革。其下属的科技创业孵化器中科创星提出了“硬科技”理念,把硬科技定义为:“以人工智能、基因技术、航空航天、脑科学、光子芯片、新材料等为代表,具有极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难以被复制和模仿的高精尖科技。并致力于硬科技企业的孵化,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6月,西安光机所累计投资孵化初创期硬科技企业190家,已协助华芯、奇芯、联车科技、分享时代、龙默升、爱邦电磁、九索数据、图迹科技等40余个项目完成后续轮融资,7家企业挂牌新三板,平均实现5-10倍账面增值。
而且西安光机所还积极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西安硬科技产业的发展,在西安打造了光电子集成专业化众创空间、中科创星&万科云众创社区等专业化“双创”平台。今年1月,西安光机所又联合西咸新区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打造国内首个“硬科技小镇”,规划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总投资24亿元。目前,一期16万平方米已全面建成,二期34万平方米正在加紧建设,预计2018年全面投入使用。
西北有色院
创建世界一流研究院抢占新材料产业制高点
说起西北有色院模式,可以概括为:三位一体、母体控股、股权激励、资本运作。西北有色院将“科研、中试、产业化”同步发展。以国家需求和市场为导向开题立项,以建设创新平台打通成果转化瓶颈,并且瞄准高端市场开发高端产品并以效益反哺科研,从而保证技术和产品的先进性,实现良性循环。此外,研究院负责为控股公司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撑,通过公司分红反哺。研究院对控股公司实行“战略管控”,通过股东会和董事会参与公司的决策。西北有色院还通过组建股权多元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公司,实行研究院控股、战略投资者参股、经营层和技术骨干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用无形资产入股和量化分配激发科技、产业和管理人员的创造力,并通过资本市场募集产业扩大升级的必要发展资金。记者了解到,通过成果转化,有色院陆续组建了28个高科技产业公司。2016年末,全院综合收入101亿元,较转制时增长了60多倍,连续四年位居全国有色行业院所首位。
在全面改革试点中,有色院不断深化改革,在工程类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集团公司管理人员向下持股、转制科研院所自主考核等方面获得省上授权,先行先试。在工程类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方面,改革前,西北有色院职工60%以上都是专业技术及技能人员,职称和技能评审需求多、影响大。但西北有色院没有高级职称(高工)和技能鉴定权,常规的评定周期较长、领域众多,使有色院科技人员在高级职称和技能评审时面临困难。同时,西北有色院十多年来参加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统一评审获得的正高级职称(教授级高工)也至今得不到上级人社部门的认可。这些影响了有色院在高端人才方面的数量和对外竞争力,以及科技项目申报、国内外科技学术交流、兼职高校研究生导师联合培养科技人才、高端人才稳定等。通过改革,上级单位授予西北有色院自行评定本单位工程类高级职称及技能等级,同时,认可全国有色行业协会已评定的正高级职称资格,政策实施后,显著增强有色院的高端人才的数量和竞争力。市级科技项目申报、西安市科技奖励评审、人才政策兑现等,也认可有色院评定的职称。
在激发员工积极性方面,西北有色院通过试行股权和分红激励制度,提高了成果完成人和团队的积极性,通过自行设计持股方案,放开持股限制条件,允许院管理人员和相关科技人员持有下属公司的股份,科研团队在以技术成果入股的同时,必须有相应的现金股权投入,形成了技术发明人和做出贡献的团队通过股权促进发展的长期激励,有利于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及新技术开发。
在考核方面,原来上级相关部门把西北有色院当成一般意义的企业进行管理,用更偏重于衡量经营收益和规模性的指标对研究院及集团领导班子予以考核,而忽略了研究院集团本身作为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战略新兴企业等转制型科研院所的本质特点,不利于研究院及集团的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成果转化作用的发挥。改革后,上级部门以分类考核为原则,授权西北有色院自主确定鼓励创新的考核体系,建立以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指标为主的考核激励办法。
“未来我们将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努力在‘十三五\’做到150亿元-200亿元的规模,为地方经济和科技事业进步做出新的贡献,并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研究院和抢占新材料产业制高点。”谈到未来发展目标,西北有色院副总工赵永庆介绍。
记者杨斌鹄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米娜记者李佳)一辆载着53名乘客的普通客车,看似毫无异常地行驶在西安市长安区长鸣路上,但经过民警例行检查后,竟然发现司机酒驾。10月12日10时40分许,李某某驾驶车牌号为陕AY2722大型普通...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