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拓玲)昨日,“一带一路”国际地学合作与矿业投资论坛在古城西安隆重开幕。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克兰、巴基斯坦等19个国家的200多名嘉宾出席论坛。各国地学精英齐聚一堂,交流经验,分享信息,共谋“一带一路”地学发展大计。
记者从论坛获悉,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学合作,不仅对促进所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现实意义,更对增加全人类福祉具有深远意义。中国地质调查局目前已与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实施100多个合作项目。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地质背景对比研究、方法技术交流、地质填图、地球化学填图和卫星遥感等多领域合作。通过国际培训班、项目合作、在中国攻读学位等方式,累计为沿线国家培训近1000人次。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在牵头推动“化学地球”和“全球岩溶”两个地学大科学计划。
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城市,西安很早就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多边、双边国际地学合作。2016年,西安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签署了共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协议,双方将合力建设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基地。目前,基地建设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新科研楼、实验测试楼已建成。西安市人民政府希望依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研究中心”的平台优势,借助论坛嘉宾和专家的智囊参谋作用,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提供更具影响力的建议和成功案例,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地学合作与矿业投资可持续发展。
与会嘉宾在发言中倡议,要加强“一带一路”地学合作的战略研究和规划部署,共同制定地学和矿业领域合作的顶层规划设计,勾画“一带一路”地学合作宏伟蓝图;开展“一带一路”之间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管理政策及管理机制方面的经验交流与优化,加强人才交流与培养,共同提升地质调查能力和水平,创造“一带一路”合作的良好环境;加强地学新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交流,深化“一带一路”的地球科学联合研究,共同实施大科学计划,推动地球科学的进步;开展基础地质调查领域的合作,开展地质填图、地球化学填图、航空地球物理调查和卫星遥感等领域的合作,支撑“一带一路”区域矿业经济发展;加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和海洋地质等领域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搭建地质矿产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一带一路”地学信息数据库,支撑地质科技研究和地质勘查工作,提高地质工作服务所在国家社会发展的能力。
论坛上,在各国嘉宾的见证下,中国地质调查局还与孟加拉和黑山地调局分别签署了地学领域合作备忘录。
新闻推荐
为切实规范辖区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正、规范的优质营商环境,自3月份以来,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严格落实西安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严格执法规范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统一部署,围绕专项整治活...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