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嘉宾张国宝记者 谢伟 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国宝,曾经担任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昨天,他一出现在2017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发展论坛,就坦言非常激动。“我是个老陕西、老西安,在这里工作过10年。”虽然离开已30余载,但这片土地他一直在关注,这次来西安的变化超过了他的预想。
“在这里工作过,也在西安交大读过研究生”,专访中张国宝回忆离开西安的30多年里,因工作多次回到西安。以前感觉每七八年一个大变化,最近他觉得西安每两三年就有大变化,这次的变化更大。“来之前我对浐灞生态区没什么印象,这次发现这里建设得非常不错。”他觉得整个城市面貌蒸蒸日上,未来的发展他也有自己的建议。
回望盛世大唐,他提到李白的一首诗《少年行》中的“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可见当时已经有很多胡人开的酒店。“据说在盛唐时期长安有人口100万人,其中20万人是来自西域的胡人,外籍人口的比例达到了20%。如果按此标准,现在中国可能还没有哪个城市能够达到。”张国宝说可见当时以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与中亚、欧洲各国交往之盛。再看今朝,他以原来工作过的单位为例谈企业发展。“我原来工作的陕西汽车齿轮总厂,现在已是赫赫有名的陕西法士特,并且落户在高新区。”他认为对于西安乃至陕西的企业而言,技术的创新和新的产品是企业赢得发展的关键。
他认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非常有发展前景,比如高校优势带来的人才优势。他觉得企业要有冲劲,用创新的力量走出去。另一方面,园区的发展也要根据定位,考虑更加长远,如果是生态区就要在维持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多在生态领域方面引入新的技术创造出绿色的环境,由此带来新的产品与技术会激发新的增长点。同时一个园区在吸收企业时也要衡量是不是适合在西安发展,能不能够给西安未来带来更多发展。
“我离开西安后的工作中,有幸与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亲身感受到‘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张国宝说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贸之路,也必然带来人文的交流。在今天“一带一路”背景下,他希望通过欧亚经济论坛等多种形式,助力重现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记者陈黎
新闻推荐
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 要有全球量级的产业场景 ——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
王忠民■首席记者张端“我曾在陕西生活过很多年,对这里很有感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几年我回到西安,看到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