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侯燕妮
9月20日,“盐商杯”第四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商工组)在西安落下帷幕。经过4天的激烈角逐,在全国各地160支团队中最终产生金奖项目4个,银奖项目12个,铜奖项目20个,优胜奖项目24个。其中,“斯坦德机器人”“抗辐射功率器件”获初创组金奖,“动力锂电池用超薄铜箔成套设备”“益涂氟硅高分子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获成长组金奖。
“高精尖”科技唱主角
来到大赛主场馆,一进门,记者的工作单位、姓名等个人信息便出现在眼前的大屏幕上。这项技术应用来自杭州悉尔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致力于将人工智能科研成果转化为场景应用。这项以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在社区、酒店、楼宇、交通、学校等场景被广泛应用。
在墙上涂上透明环保的液态膜后,就可以让孩子在上面随意涂画;利用火箭发动机先进的燃烧和能量回收技术,可以将垃圾热解生成燃料……比赛现场,好玩又好用的“高精尖”发明随处可见。
“通过10毫升的血液检测,对血液中的cfDNA(肿瘤标志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无任何症状阶段就能帮助用户提早发现癌变。”“思迈德早期肺癌筛查云平台”项目青年创客刘朝煜说。
打造全方位高水平比赛平台
第四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来到陕西,这是“创青春”主体赛事第一次在西部省份举办,而且今年首次将商工组、现代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组决赛合并在一个省举办。
作为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的重要活动之一,本届赛事的内容比往届更加丰富。大赛期间成立了中国青年创业联盟,举办了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展示交流会、中国青年创新创业板高峰论坛暨寻找“独角兽”活动等18项创业服务活动,正式启动了“青创云”青年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云平台。同时,融合了国际化元素,举办了“一带一路”青年创客国际论坛、亚太地区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项目启动仪式暨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国际论坛,为国内外青年创客提供了开阔视野、碰撞思想的机会。
“陕西军团”展风采
作为东道主,陕西共推出8个项目参加商工组全国大赛。最终,“动力锂电池用超薄铜箔成套设备”和“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分获成长组金奖和银奖,“航天热解生活垃圾资源化”获初创组银奖,“医疗机器人”“CZT多能谱光子计数器”“宽带自组网传输系统”获初创组铜奖。
“动力锂电池用超薄铜箔成套设备”是一项“军转民”技术,利用该技术可制造出目前世界上最薄的铜箔——厚度只有6微米,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的1/10。该技术不但满足了锂电池大功率、轻量化的要求,还将大大提升电力汽车的续航能力。研发组核心成员罗婷说:“目前,该技术已在全球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
“它相当于一套能够穿在人体上的‘机械外衣\’。”“外骨骼助力机器人”项目参赛队员李会营介绍,这套“外衣”将装备负荷传导到地面,并且通过内置的能源和动力单元,代替人体肌肉工作,从而辅助穿戴者完成各种高强度的作业任务。一般情况下,负重50公斤的普通人,可实现每小时4公里的平地行走步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晴悦)每年的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旨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了解汽车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危害,鼓励大家绿色出行。三秦都市报将在明天——今年的无车日当天,与ofo小黄车、摩拜单车两家共享...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