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沙莎见习记者孟珂
“什么时候女朋友也能回西安和我团聚就好了。”这是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一位硕士毕业生的期盼。他和他的女朋友都是陕西人,本科起就分隔两地读书。他的女朋友学广告专业,毕业时本想回西安,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于是去了上海的一家企业。
这样的遗憾,在西安的大学毕业生中并不罕见。多位毕业生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由于历史的原因,西安的产业以军工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研究院所居多,它们的进入门槛较高,而且对人才的吸纳有限。
随着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逐步推进,西安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机会也不断增加。但是,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看来,未来的发展机会是最大的吸引力。只有发展的战略定位足够高了,发展的机会多了,西安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才能事半功倍。
张宝通建议,应将西安定位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这样,有利于西安吸引投资者,有利于西安成为“人才高地”。
相对于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西安目前城市规模还较小,综合实力还较弱。张宝通表示,省委、省政府决定西咸新区由西安市整体代管,在建设大西安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接下来需要加快西咸一体化的步伐,尽快发展关中城市群,为西安乃至陕西营造一个吸引产业和人才集聚的大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天洋)9月18日上午,亚太地区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项目(简称亚太项目)启动仪式暨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国际论坛在西安举办。全国青联副主席汪鸿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副国别主任...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