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开始忙于思考人生,而忘了生活本身。
风风火火地去寻找诗和远方,而回来时依然只能栖身于一团糟糕的家,没精打采。
其实生活即艺术,家就是价值观,而生存的环境更是左右着人的心理和身体状况。
花一点时间来阅读有关生活料理的书,动一动手去改变生活空间,诗意就在身边。
对照记
初识门仓多仁亚是在三年前。
我正需要一本旅行书籍,大学校友王海涛寄来他策划的新书《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可惜出发前还是没能收到,而当我回来时,这本书在大学同学群——尤其女同学中已引发热议。
对于我们这些手机淘宝永远消息不停的人,书中的内容好像是平行世界里的事,但在不自觉中,就被那个身着围裙手捧餐盘的异国女子温柔地颠覆了曾经的行为方式。
作者门仓多仁亚,身为德日混血儿——堪比“处女座+处女座”的血缘组合,幼年在欧洲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大学毕业后进入证券公司,先后任职于东京、伦敦、中国香港等地,后来嫁给了家在鹿儿岛的日本男子,婚后随丈夫再赴伦敦,开始潜心学习烹饪与糕点制作,开启成为料理生活家的人生新阶段。
这是一个足够丰厚的人生履历,也是马不停蹄的奔跑足迹。但这个身材颀长、短发清爽的女子,笑容里写着不慌不忙,她总在迁居,却从不迁就,凡事亲力亲为,而始终有条不紊。在每一帧照片里,她穿着纯色的上衣与简洁的长裤,腰间总是系着围裙,你会敬佩于一个总在忙碌状态的人,还能保持如此平和的心境,甚至越忙越快乐。
家务永远是辛劳而缺乏成就感的,通常让人疲于应对,而这种不同寻常的恬淡的快乐,是让人打开书页的原初吸引力。
最初,她的魅力来自超强的德国式秩序管理能力。
在生活上区分启动与关闭的时机;
要回信的时间再开启电子邮件;
绝对要分类,而且立刻分类;
制作“待归档文件”盒;
以筛选资讯取代剪贴数据;
做一本专属自己的食谱;
将重要的数字密码记录在一本管理手册;
把必须管理的事物减到最低……
每一章节的字数不多,但都有图示和现身说法,图片中的作者永葆恬淡从容,但也会忧心,如果开启了这样的自我管理模式,生活是否会失却它的轻松自在?可是却无法不被她那些于细微处发起生活革命的智慧所折服,也开始效仿,比如如何归并“讨厌”的数据线们,衣柜该怎样分门别类效率更高,等等。不得不承认,几乎每一个小小的改变,都能大大地提高生活的质量。
后来又继续追了她的《德国式家居收纳术》《德国式厨房规则》《德国式简单烘焙》《德国式简单料理》系列,慢慢感觉到那些不辞辛劳的亲手打造,和不露声色的字里行间,都在流淌着朴素而真挚的温情。
玄关处应该放上一个快递用具盒,将剪刀、胶布、快递单和笔一齐纳入;
所有家人共用物品都应存放在一起,用完必须归位。
内衣也要熨烫,窗户和窗帘是家庭的脸面。
——这是基于“家庭”层面的考量,是为了所有家庭成员的方便与舒适,甚至自信。
只需要三块材质不同的布料,即可保持厨房的清洁;
每天30分钟的高效清扫,可以让你在周末时从家务中脱身,尽情享受与家人的休闲时光;
纵然一道简单的德式“土豆菜”,也因亲手制作而美味满分。
——因为主妇的高效工作与精力付出,从工作中抽离的家人得以共享美好时光。
而一些对于生活方式的思考,其实就是价值观。
白色或黑色上衣,加上深色长裤,是她的服饰标配,很少购买新衣服,但会利用围巾和包袋来调配色彩与心情——无须断舍离的生活,来源于控制欲望。
一枚暖水袋,足以抵御一夜风寒;二手的橱柜可以秒变居家神器,取消“强制性”互送圣诞礼物的“制度”,但会在适当的时机赠送实用的礼物给亲友,居家装饰也以实用物品为主——拒绝形式主义,生活与情感都应务实。
推荐的奶酪、橄榄油、熨衣板等有明确的品牌,但与植入广告全无关系——在这个商业感日渐爆棚的时代,我们是否可以拥有一些非商业化的时刻?
细心一点可以发现,在一系列的书中,她虽然固守着自己的穿衣哲学,但衣衫与围裙在变换颜色与样式,想到她在厨房清洁章节中说,换一块颜色不同的清洁布都能带给自己美丽心情,在介绍德国式简单料理的最终,仍然不忘提示读者,插一朵鲜花在瓶中,即能让餐桌瞬间增色,不禁感叹,只有当你把生活当做艺术而非任务,并且让秩序成为艺术的良伴,你才会为日复一日的料理而心生愉悦与满足。
秩序带来从容,效率让人自在。在看似波澜不惊的章节中,你逐渐能够触摸到一个情感富足的家庭。 她童年时,和外祖父母节俭而快乐地旅行;少年时,和父母一起不停跨国境搬家,不停地适应新的生活,也不断学习母亲的居家打造;成年后,选择嫁入地道的日本家庭时,内心的纠结和更多的喜悦;人到中年,当在日本的家中料理德国式烘焙,心中多么牵挂远在德国的外祖母……这是一点一滴的生活技巧,更是一个家族细水流长的故事。母亲,外祖母,她们的生活智慧与记忆代代流传,才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
以科学的方式,唤回生活中的温情。或许不必全然复制,但足以收获灵感与启示。一生倒有半生,总在清理一张桌子,与其消极逃避,不如享有主动。因为,你的脸上不只写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还有你书桌的样子。
开箱记
“开箱子,关箱子,我们好像每天都在重复这两个动作。”
几年前,和女画家朋友结伴去云南,行程中包含昆明—西双版纳—昆明的往返,更让人意外的是,在勐仑小镇上还经历了几次搬家过程。终于,在离开版纳前最后一次装好箱子时,她忍不住作出了如此总结。
纵然考虑再周到,每一次开箱关箱的操作也都是让人呕心沥血的,并且,每在归心似箭时以塞一塞、挤一挤的动作试图关闭箱子时,想起不过几天前开箱时的清新愉悦,简直恍如隔世。
一个箱子,就是一个人在旅途中临时的家。如何对待这一个贴身行走的家,极其考验一个人的智慧与毅力。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第一要求。首先,箱子里应该准备齐全充足的日常生活用品,足以从容应对出门在外或长或短的日子。衣物,洗浴用品,充电设备,鞋帽等,其中有消耗品,也有长期使用物品,有的柔软有的坚硬,有些需要防水,而有的本身就是液体,总之,再好的箱子,隔断似乎也总是不够用,而装箱时预留出来的空间,在买回了大堆纪念品和礼物时,往往都早已消失不见。
有时一次旅行中还要穿梭于温差较大的地域,游走于羽绒服和T恤之间,那么装箱真是压力山大了,当既定的箱子秩序被打乱,常常如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言,需要一位“重量级”人士坐在箱盖上,才能成功关箱。
但高手在民间。和博士好友结伴去清迈,行程一周时间,而且恰恰就要穿越寒冬与炎夏,出发时我一只大箱子,稍显阔绰,她竟然一只20寸的登机箱,便利落地飞往南方以南。到达热带艳阳下,她在民宿里将箱子打开,果然是教科书级别的:衣服毛巾全部卷成小卷,既能节约空间,也避免了留下折痕,可折叠式衣架几乎完全隐形;没有携带笨重的瓶装洗发水,而是选择了洗发皂与打泡网;一只网上几元钱购得的漂亮信封袋,将护照、身份证、提前打印的登机信息和当地联络方式等文件整齐归并,免于被揉成一团风中凌乱,另外还有一个小笔记本,记录每日行程与出入账目。
热带高温潮湿,衣服每日换洗,但并非日日能晾干,当我带的一堆衣架全部用完时,她的折叠式衣架依然够用且还能支援我。中间搬了一次家,她将洗干净的衣物依然全部卷好归入原位,一切如新。但若像在家中一样将衣物叠成方块,经历了几天的箱中生活后,它们都会被压扁,被拉扯,遭遇各种变形与错位,无法体面上身,也浪费有限空间。
各间酒店与民宿特色不同,其实还有一个内涵是,提供的生活用品也不同。有备无患是女性的杰出美德,爽肤水、洗发水、沐浴液的旅行装一个都不能少,但差旅时间并不规律,旅行装的积存与变质也是一个问题,而门仓多仁亚的居家原则是“多一物不如少一物”,所以智者千虑的她并不会准备旅行装,而是将常用的护肤与化妆工具全部放在一个并不坚硬的塑料杯子里,旅行时连杯子一起放入化妆包里,这样在外出时依然可以不用改变日常习惯,而回到家中则更容易“一站式”归位——读到这里的时候真是拍案叫绝啊。
而专门的旅行用鞋等,她统一放在专门的柜子里,出门前可免于四处搜罗。
有时还需要因地制宜。慢火车去西部,长达两周的时间里一路向北,不算得从夏入冬,但也要穿越夏秋,离开西安时我们为箱子减了负,将洗好的夏装打包寄回了家,当时只觉一身轻松。
装箱小能手走遍天下都是拉风的。记得某次到达酒店时要等待客房清理,便去朋友的房间里小坐,我很淡定地从箱子外袋里取出了一双备用拖鞋换上,一时举座皆惊。
新闻推荐
记者走访 楼道停车堆杂物、消防设施被遮挡、安全门被锁闭…… 部分小区、商超有消防隐患
7月27日上午,雅兰花园小区A座顶层,电梯外面墙壁上装了推拉门华商报记者杨平摄7月27日下午,振兴嘉苑小区28层通道内堆放了一些垃圾华商报记者杨平摄顶层通往天台的安全门锁着华商报记者杨平摄7月26日...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