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大街与广济街十字的斑马线上,机动车主动礼让行人。首席记者 王健 摄
“斑马线”被称为行人的“生命线”,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是文明行车的基本常识。连日来,记者走访西安多个路口发现,不少机动车通过斑马线时,能主动为行人停车让行。然而,也有司机为了抢时间,还是会跟行人抢道、鸣笛催促。礼让斑马线,我们还得共同努力。
时间:21日11时
地点:黄雁村十字
记者观察:减速通过的多停车让行者少
7月21日中午11时,记者来到黄雁村十字路口,该路口东侧路段正在施工,路口西南方向为陕西省人民医院,这里车流量、人流量都比较大,个别时段会有协管员进行疏导。
该路口设置了红绿灯,记者在该路口观察了15分钟,交通还算井然有序。记者粗略统计,在此右转的车辆中,约八成司机做到了减速通过斑马线,但减速并不代表停车让行,因为很多车辆是遇到行人后被动减速的,只有少数车辆的驾驶人在斑马线前主动停车等待。“我就住在附近,经常过马路坐车、买东西,停车让行的驾驶人还是比较少,很多社会车辆只是减速慢行,并没有停车等待。”市民詹女士说。
采访中,记者还看到了温馨一幕: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从陕西省人民医院出来,过马路时,走到一半,信号灯就变红了。原本准备通过斑马线的车辆,则停在原地耐心等待,等老人通过了马路,才启动车子离去。
时间:21日12时许
地点:南稍门十字
记者观察:斑马线前车辆急踩刹车
“过斑马线时,还是没有很强烈的安全感。”市民陈女士说,西安开展文明交通“车让人”以来,尽管在斑马线前停车让行成为越来越多驾驶人的习惯,但还有很多私家车车主不能做到“车让人”。
21日中午12时许,南稍门十字车流量、人流量非常大。记者站在路口的西南方向观察,15分钟内,由南向东、由西向南方向的右拐车辆中,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约50多辆车,还有20多辆车与行人抢道。期间,记者还看到有个别车辆在斑马线前紧急刹车“礼让”。
市民万先生抱着年仅4岁多的小孙女正在过马路,走到路中央时,一辆右拐的车辆突然开了过来,猛地一个急刹车,怀里抱着孩子的万先生吓得往后倒退了几步,看到这辆车停下来后,他抱着孙女一路小跑,安全通过了斑马线。“刚才那辆车忽然急刹车停在我们的前面,太危险了!”万先生说,抱着娃过马路时,要不时回头观察转弯的机动车,还要提防窜出来的电动车,实在太操心了。
随后,记者看到一位年轻小伙正骑着共享单车通过马路,此时指示灯已经开始闪烁,即将变“红灯”。恰巧,一辆私家车右拐时并未停下,不停地按喇叭。听到喇叭声,小伙有些着急,车子骑得扭扭歪歪。最后索性下车,推着自行车一路小跑过了马路。
时间:24日7时许
地点:中贸街和南郭路十字
记者观察:老人挥动扇子示意车礼让
7月24日7时许,正是上班高峰期,记者来到了中贸街和南郭路十字,此路口未设置红绿灯。由于南郭路上有早市,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每天早上都要穿梭于这条斑马线。
该路口附近有商场、医院和住宅区等,车流量大,过街行人络绎不绝。此时,记者看到七八位行人开始挪动脚步,一起过马路。这时,排在前面的直行车辆均停在斑马线前,等待行人通过。此后,一位老大爷由西向东过马路,老人一边走,一边挥动手中的扇子,示意车辆让行,驾驶人看到后心领神会,纷纷停车礼让。“年纪大了,过马路慢。现在提倡‘车让人\’嘛,有些司机确实做得不错。”这位老大爷说。
记者在此观察发现,很多路过车辆都会停在斑马线前,耐心等待行人通过。有市民看到主动停车礼让的司机,还招手表示感谢。刚从早市买完菜回来的汝奶奶说:“现在是文明社会了,我平时过斑马线的时候,车基本上都会停在斑马线前面等我过去。”
时间:24日10时
地点:西大街与广济街十字
记者观察:“车让人”让游客“感觉不错”
7月24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了西大街与广济街十字,该路口设置了左转、直行和右转三个方向的信号灯,在交警的指挥下,车辆、行人各行其道,交通状况良好。记者在该路口观察了10分钟,不少公交车、出租车在路口拐弯时,看到行人过马路,停车礼让。还有的公交车司机摆手示意行人先过马路,行人看到车辆让行,纷纷加快步伐快速通过斑马线。
市民薛女士说,现在公交车、出租车司机礼让行人方面做得很好,值得表扬。他们看到行人过马路时,车子稳稳地停在斑马线外等待行人通过,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这边车多人多,但是路面好干净,还有不少车辆给行人让行,感觉挺不错的。”张女士来自宁夏,她和家人来西安旅游。她说,尽管这些天西安的天气很热,但看到斑马线前不少车辆文明礼让,这让她和家人都对这座城市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由记者刘晓云实习生陈一丹采写
新闻推荐
7月22日,壳牌2017全球品牌“壳”动未来活动在西安举行,著名音乐人谭维维用无国界的音乐力量,为智慧能源加油助威。据了解,该项活动自去年在巴西正式启动,以壳牌与全球6家智慧能源初创企业的合作为契机...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