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20年爱相随 那些事那些人 总让我们难以忘怀

来源:华商报 2017-06-30 09:06   https://www.yybnet.net/

总有那一些事、那一些人让你记忆深刻,那些用文字记录下的重磅报道,那些热点事件,一旦回味还是让人牵肠挂肚,难以忘怀。《华商报》改版20周年之际,华商报记者再次回访那些新闻当事人。

1 6岁男童遭继母家暴重伤

鹏鹏已转院上海将修复头骨

3月29日,6岁男童鹏鹏(化名)被继母长期家暴导致生命垂危,被送医后医院察觉异常报警,鹏鹏因伤重被连夜转往西安救治。3月30日起,《华商报》率先连续报道此事,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少爱心人士纷纷捐款。

继母殴打致男童重伤

鹏鹏满身伤痕、昏迷不醒被送往医院救治,医院发现孩子伤情异常立即报警。鹏鹏家人得知消息后,也立即赶到医院。一名家属说,当日上午10时许,他突然得知,鹏鹏受重伤被送到渭南市第一医院,他急忙从西安赶到,当时孩子正在接受抢救。

“娃是他后妈送来的,身上满是伤疤,手腕部位还有勒出的印迹。”这位家属说,“他后妈说娃是早上在家里摔倒受的伤,但明显就是被打成那样的。”

据了解,鹏鹏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有心跳和呼吸。经过抢救,逐渐恢复心跳和呼吸,但颅脑内有淤血、脑组织水肿压迫脑室、严重贫血。

因伤势过重,鹏鹏被紧急转院到西安唐都医院,并接受了手术。随后,唐都医院一名医生在与家属谈话时表示:“孩子的膝盖、脚踝、手指等部位都有伤,甚至已经结痂,很多都不是最近形成的。”

而办案民警介绍,鹏鹏继母让孩子罚站、罚跪,还用废电线将孩子的手腕绑住又拴在阳台上,不让自由行动,在送医前两天孩子一直躺在床上,无法下床。3月29日早上,鹏鹏想起来,可能是因为之前头部已有伤导致头晕没站稳,头朝后又重重地磕在墙上。

最终,鹏鹏继母31岁的孙某,因涉嫌虐待罪被刑拘。目前,孙某已被检察机关批捕,案件将进入公诉阶段。

鹏鹏将再次接受手术

3月30日,《华商报》独家报道了此事,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多家媒体纷纷跟进。不少爱心人士纷纷捐款,唐都医院也减免了部分费用。

而经过唐都医院医护人员的努力,鹏鹏的伤情也逐渐好转,从最初的血压恢复正常,到可实现自主呼吸,再到脱离生命危险、转入康复治疗。

这期间,鹏鹏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康复治疗,6月份又转回西安唐都医院,但仍处于半昏迷状态,不能说话也不能正常进食,只能靠胃管输入,但对妈妈的声音有意识和反映,也能睁开眼睛。

6月26日,华商报记者了解到,上海大树公益服务支持中心帮助鹏鹏联系了上海一家医疗机构,6月26日上午,鹏鹏在妈妈和外婆等人的陪同下,已前往上海,随后由专家进行诊治后,再根据情况确定是先进行头部修复手术,还是先进行视网膜脱落手术。

6月27日,华商报记者从鹏鹏妈妈柴女士处了解到,孩子已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部,随后将接受检查,检查完后还需要订做材料,材料到位后才能安排手术。柴女士说,初步估算手术费得40多万元,目前还有不少缺口。华商报记者 卫楠

2 华阴老腔传承人张喜民

期望华商报传扬好传统文化

2015年12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代表性传承人张喜民,与歌手谭维维在综艺节目《中国之星》一起合作《给你一点颜色》后。此次亮相让华阴老腔火遍全国。当时,华商报记者曾专访了张喜民。在《华商报》改版20周年之际,记者再次回访了张喜民。

“陕西人肯定都知道《华商报》。2015年我们和谭维维在《中国之星》参加完节目后,还接受了咱《华商报》的采访。”张喜民说,他今年71岁,要说起他知道的本地媒体,很容易想起《华商报》,因为周围的很多新闻信息来自于《华商报》。

“周围的很多人都将看《华商报》都变成了一种习惯,说明大家信赖《华商报》, 在百姓心中是有威望的。”张喜民说。

在谈到对《华商报》寄予的期望,他说:“华阴老腔,作为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咱们当地媒体的好好宣传。《华商报》作为一家很有权威的媒体,希望在国家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上尽最大努力,传扬好咱们的传统文化。”华商报记者 郭乔娜

3 渭南籍残疾运动员迪应斌

希望华商报继续关注民生

2016年,国际残奥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华阴小伙迪应斌成为陕西唯一一名参加的男运动员,在他去北京参加集训前,华商报记者曾专访了迪应斌。

“2004年我出事后在西安住院,那时看到医院摆放着《华商报》,病房里也有人在看《华商报》,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华商报》。”那一年,家住孟塬镇迪家村的迪应斌和小伙伴在村子附近一个废弃的工厂玩耍时,不幸碰到高压电,这次事故导致他失去双臂。迪应斌说,自此以后,《华商报》在他眼里就成了一个熟悉的字眼。

“2016年我马上要去北京参加集训,备战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国际残奥会,《华商报》记者来采访了我,那也是我第一次接受《华商报》记者的采访。”如今再次面对记者,迪应斌表示,能够去巴西参加残奥会对他来说是很意外的收获,在接受完采访后,他变得更加积极,训练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希望能够尽他最大的努力,取得好成绩。

“从2004年知道《华商报》后,这份报纸便留给了我很权威、很有名的印象。也希望《华商报》能够继续关注民生,祝《华商报》越办越好。”迪应斌说。华商报记者 郭乔娜

新闻推荐

记账家庭 西安光华路七旬老夫妻 20年的点点滴滴 都在我的账本里

记得《华商报》创刊不久,曾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跑出门上街买张《华商报》看,有时还是迟了没买到,那就借人家的看,上饭馆吃饭问老板有《华商报》没?《华商报》大胆报道社会热点敢于监督,特别吸引人。20...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20年爱相随 那些事那些人 总让我们难以忘怀)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