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坚持创新的企业 才不会被淘汰 杉杉集团的转型升级永远在路上

来源:西安晚报 2017-06-28 03:22   https://www.yybnet.net/

一家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企业如何三年时间起死回生?当全行业面临危机时,如何“跨界”寻求新商机?如何通过资本运作支持实业发展?这每一个问题几乎都是企业的“生死之问”。而中国杉杉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在自己20多年的企业经营过程中,却连续成功跨过这三道坎。

杉杉的成功经验颇值得西安市的民营企业学习、借鉴。在27日下午举行的市委中心组学习会议上,杉杉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郑永刚以《从杉杉发展看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问题,介绍了杉杉在过去28年里坚持经营转型、产业转型和战略转型的经验。

从资不抵债到行业龙头需要多久

郑永刚说:三年

据郑永刚回忆,他是1989年5月调任杉杉前身——甬港服装总厂任厂长的。当时这家地方国企亏损1200万元,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当时厂里的男职工在打扑克,女职工在织毛衣。”郑永刚说这就是他到任时看到的场景。而上任伊始对银行拜访时所受到的冷落,更让他感受到了难堪:“银行行长说把钱贷给我们,就是打水漂。”

企业资不抵债,资金链断裂,没有生产订单。这对于任何企业家来说都是噩梦一般的情况。但仔细研究了甬港服装总厂的设备后,他发现企业的设备并不差,“当时进口的最先进设备,但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被市场认可,所以才衰败的。”

为了给企业找活路,郑永刚开始在全国考察。而一次在深圳到广州的火车上,一位邻座年轻人的西装极大地刺激了他。“当时他穿着一件进口的旧西装。”郑永刚说了解后才知道,年轻人买来时就是旧的,但即便是旧的,这件国外品牌西装也很令年轻人自豪。“我们做的新西装卖不掉,消费者对进口的旧西装爱得要死。”这样的刺激让郑永刚认识到品牌对于服装行业的重要性。

于是,回到宁波的郑永刚“空手套白狼”般的与一家纺织厂达成“纺织厂出原料,杉杉负责加工,双方合作卖西装”的协议,解决生产问题。同时借来3万块钱全部用作在央视打广告。“央视的人都很惊讶,服装企业还要打广告?”就是这样一次令人费解的行为,迅速在全国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的品牌知名度,所以刚一上市的杉杉西服,迅速成为市场“爆品”。至今,郑永刚还记得上海淮海路、南京路上消费者排长队买杉杉西服的火爆场景。

作为中国第一个提出品牌战略的服装企业,杉杉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不仅扭亏为盈,并创造了2亿元的利润,成为行业龙头。

勇于在最火的时候

跨界转型

而之后完成企业转制的杉杉,刚好赶上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杉杉西装成为了那个时期的“国民品牌”。可就是在企业发展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鼎盛的1997年,郑永刚并没有停下来享受成功的喜悦,而是一叶知秋般预测着整个行业的衰落。

“那时候国门在逐渐打开,我意识到迟早大量国际大牌会涌入中国市场,而中国品牌是很难与国际品牌竞争的。”郑永刚说今天走进全国任何一家大型卖场,国际服装品牌永远在最显眼处就是对他当年预测的验证。

那杉杉应该怎么办?郑永刚的决定是“大跨界”,这种大不仅是从宁波到鞍山,更是从服装行业到新能源行业。

据郑永刚回忆,当时他只带了不到10个人来到上海,为杉杉下一步的发展开始谋划。终于在1999年前后,思索了两年转型的郑永刚,选择了一个离老本行极远的技术——锂电池正负极材料进行“跨界”。“当时我们了解到鞍山一家研究所正担负着中国负极材料研发这项863课题。”于是他从江南水乡迅速找到了东北雪城,提出杉杉提供8000万元供科学家完成课题后,再提供3个亿实现负极材料的产业化。

旗下没有一个人懂这项技术,包括郑永刚本人,但他就这么果断地决定了跨界转型。为此在上海重新建厂的杉杉,成立了杉杉科技公司。

未雨绸缪的杉杉科技,赶上了本世纪初智能手机等3C产品兴盛的时代,新能源锂电材料产值做到了全球第一。“去年我们的增幅是73%,今年上半年增幅达到109%。”杉杉赶上了锂电池产业最好的时代。而后杉杉在新能源电池、动力总成、充电桩甚至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上面的突破,便水到渠成。

左手产业右手资本

杉杉的第三次转型

了解企业发展的人,在看到杉杉这两次转型的成功时,也必然会担心:摊子铺得这么大,资金链不会紧张吗?

而这也正是杉杉第三次转型的关键:产业与金融相结合。其实,杉杉20多年前就开始了资本运作。“当时我们改制完了后,我便筹划上市。”郑永刚说但是这个计划却差点没在董事会上通过,原因竟是杉杉“不差钱”,“干嘛要上市?还要受证监会的监督。”可明白企业要做大,必须进行资本运作的郑永刚最终说服了同仁们。于是,1996年杉杉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第一只上市股。

之后的杉杉,“左手”的服装、新能源、旅游休闲、医疗健康等实体产业不断发展,“右手”的证券、投行、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资本业态不断丰富。左右手同时发力,相互支持,成功实现了产融结合的第三次转型。

人才文化制度

企业转型的三件宝

总结杉杉这28年的发展,郑永刚认为,1989年的品牌战略是经营转型,1999年进军锂电池是产业转型,而产融结合则是战略转型。他说自己颇为自豪的便是:“杉杉的发展靠的就是不断的思路创新。”因为在他看来,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只有不断有创新思路、转型意识的企业才能有出路。杉杉的成功就源自超前的意识和布局。

而杉杉转型的经验,在郑永刚看来主要是三点:人才、文化、制度。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郑永刚说:“一流的企业一定要用一流的人才。”他回忆当年决定跨行锂电池时,杉杉从他开始没有一个人是这方面的科学家,没一个人懂该领域的技术,“但是鞍山那所研究院的科学家们懂啊。”他戏称自己当时做的就是后勤部长,“请科学家们来上海继续做研究,而我则负责做好科学家们配偶、孩子的住房、工作、上学等服务。”而今天已经做到全球第一的杉杉新能源产业,更是走出国门面向全球,挖掘人才。

除了人才,文化是郑永刚所看重的另一点。“大企业要靠文化管。”他说杉杉一直坚持的企业文化是:正直、负责、创新、奉献。做自己能做的事,做好自己做的事,创新自己做的事,让自己做的事能为社会做出贡献,郑永刚认为只有这样的人生才算精彩。

而如何能让人才计划和企业文化深入人心,郑永刚的经验是:制度保障是根本。如为了汇天下英才而用之,杉杉就公示了资本联邦制和合伙人制度等人才制度。让真正有能力的人看得到自己发展和收获的希望。

杉杉28年的三次转型经验,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也被众多中国的民营企业所验证。而其在经营、产业、资本乃至人才、文化和制度上面的经验,正是西安市日益壮大的民营经济值得借鉴的。记者宋洁

新闻推荐

电动自行车平衡车禁入西安地铁站

本报讯(记者高乐)6月27日,记者从西安地铁运营分公司获悉,近年来国内发生多起乘客携带具有蓄电池功能的器具自燃爆炸事件,给地铁运营安全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即日起,电动自行车、平...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坚持创新的企业 才不会被淘汰 杉杉集团的转型升级永远在路上)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