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张佳)今日,西安市文物局、深圳市文物局等单位主办的“瞻礼大唐——‘一带一路\’背后的器用展”,在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开幕。90件(组)唐代文物将让观众得以领略大唐风貌和生活百态。
此次展出的文物大多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展品全部来自深圳望野博物馆,这些精心挑选的文物全面反映了唐代社会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展品包括金银器、铜器、玉器、瓷器、陶器等各种材质的文物共90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件,呈现了大唐盛世之美。这也是深圳文物机构所藏唐代器物首次系统性规模化在丝路起点展出。
展品中最显眼的是一个三彩印珍珠地贴花兽面纹凤首壶,色彩艳丽,嘴中衔珠寓意有凤来仪。“这体现了中土与西域交流的风貌,是由胡瓶样式更改而成。”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说,这个样式在唐初极为流行。此壶器型夸张,造型生动,为唐三彩的经典之作。展品中还有大唐最流行的一种烛台,体量很大,每天晚上每个家庭成批点亮。这种烛台的存在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唐代人用蜡烛的“豪放”,反映出当时的国力强盛。
此次展出的孤品唐代金盒,里面还存有丹丸,反映出唐人服丹之好。万岁铭砖箕形砚,是魏晋六朝的珍贵砖瓦被唐朝文人磨成了砚台使用,也是当时的一大流行。
本次展览为期一个月时间,将于7月22日结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郑伊琛)6月22日下午,市人社局在阎良区召开西安市就业***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半年西安市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8709人、贫困劳动力创业125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051人。今年以来,西安...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