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座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却有着一个极富中国文化内涵的简称——鹏城。典故源流随意不可考,但借改革东风扶摇直上的深圳,如展翅高飞的大鹏勇往直前的精神气象,让“鹏城”符合了深圳的精气神。
1985年从深圳湾畔的一片滩涂起步的央企华侨城集团,也秉承着这股精气神,32年砥砺前行,发展成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接待游客人数居亚洲第一,全球同业第四。并通过独特的创想文化致力于提升中国人的生活品质。
西安,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此次,华侨城项目入驻西安,带给西安的不仅是2380亿元的投资“大礼包”,更是其32年所秉持的创新给这座古城的精神洗礼。
思路创新从把世界带到游客眼前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对于华侨城32年来的发展,华侨城集团党委常委、华侨城股份公司副总裁姚军,直言是继承了深圳改革创新的基因。“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热土和最前沿,我们继承了深圳敢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坚持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华侨城,这种创新最早的体现便是与深圳的诞生同步的。当国门重新打开,国人重新开眼看世界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是怎样?世界是怎样?这对许多国人来说还是茫然的。
于是,华侨城率先打造了微缩景观:锦绣中华和世界之窗等人造主题公园。让那时旅游,特别是出国游还是一件挺困难的国人得以在尺寸之地领略中华锦绣和世界风貌。就如公园的名字一样,开启一扇国人看世界的“窗户”。
当这种以“观光”为主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得到国人认可,甚至成为深圳名片之时,华侨城并没有停下来靠门票收获成功,而是重新去感知国人的旅游需求,创新自己的发展思路。
“随着中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旺盛。”姚军说体察到这一变化之后,华侨城开始积极对标国家,向全球同业的领先者学习,打造体验式主题乐园。从此欢乐谷成为深圳、北京等诸多城市年轻人欢乐的回忆。
而之后,保护与观光并重的生态度假;观光、文化、旅游等城市功能齐备的旅游小镇开发,都是华侨城在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上不断创新的结果。对于最新一代旅游产品代表欢乐海岸的发展思路,姚军介绍说:“我们将生态湿地保护考虑进城市生活版图,最大限度地赋予项目人文及公益价值。以海洋文化为主题,以生态环保为理念,以创新型商业为主体,以创造都市滨海健康生活为梦想,开创性地将主题商业与滨海旅游、休闲娱乐和文化创意融为一体,整合零售、餐饮、娱乐、办公、公寓、酒店、湿地公园等多元业态,形成独一无二的商业+娱乐+文化+旅游+生态的全新商业模式,真正实现集主题商业、时尚娱乐、健康生活三位一体的价值组合。”
深圳,没有名山大川,更没有厚重的人文积淀,靠什么吸引游客?华侨城给出的答案是:深入体察游客的旅游需求。每一步都把准游客的需求,自然“每一步都踩在点上”的华侨城,不但缔造了诸多中国著名旅游品牌,接待游客人数更是跃居亚洲第一,全球同业第四。
模式创新从地产养景区到与城市同步成长
景区靠什么盈利?这不是问题,同时又是个大问题。因为只靠卖门票盈利的这种最直接的模式,越来越难吸引游客。特别是华侨城大多都是平地起高楼式的人造公园,其投资之大,靠门票何时才能盈利?
于是,华侨城给出的答案是:旅游+地产。即通过主题旅游产品的营造提升土地价值,再通过房地产运作回笼资金,支撑旅游项目运营。“房地产的开发,不仅让我们的旅游项目快速盈利,同时还为我们培养品牌和人才资源。”
而当中国进入新常态,房地产行业的盈利能力下降后,华侨城看到了原有的瓶颈,故提出“要扩展华侨城文化和旅游产业边界,与互联网、金融结合起来,补偿‘旅游+地产’模式下市场空间和机会不足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解答,便是创造性提出“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文化旅游将一座城的产业、人口、资本等核心要素串联起来,有效提高城市功能和竞争力。这种华侨城独具魅力的“造城”模式,迅速实现了集团发展模式、产业组合、盈利模式的创新升级,同时也明显地推动了区域发展。
“文化+旅游+城镇化,将业态做大做强,让城市功能、品质、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从而打造出产城融合的新城镇。”姚军说这是华侨城“新城镇”的战略核心。(下转第6版)
新闻推荐
6月13日至16日,西安市莲湖区远东一小迎来了43位河南省骨干教师,他们在该校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跟岗培训。培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题报告,有课堂观摩,有教研示范,有评课议课,还有教学常规展示……...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