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中发现,在西张坡村干了43年村干部的张崇民,和樱桃有着深厚的缘分。1974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张崇民就被老支书张周娃看中,干起了村上的团支书。青年时代的张崇民对城里人的自行车、手表非常羡慕,老支书把他叫到当面,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想不过穷日子,好弄。咱是村干部,要想办法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一席话收住了张崇民的心,他从此把“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牢记心头,从19岁一直干到现在的62岁。
当时的西张坡村,出行没大路,群众盖房的砖瓦靠扁担往上担、背篓往上背;吃水是泉水,水量有限、水质也不好;用电看天气,老化的线路一遇刮风下雨就不通了。“说到底还是穷,没钱。”张崇民说,当时挠破了头皮也想不出好办法,直到1986年从广播里听到“大樱桃”的新名词后,才想着对当地长期种植的小樱桃进行更新换代。远赴山东买回3000多株树苗后,群众却怎么也不愿意把免费的树苗栽进地里。“乡亲们穷怕了,不敢冒这个风险。咱党员带头栽!”张崇民在党支部会议上表态。
三年后大樱桃成熟上市,每亩收入足足是传统小樱桃的十多倍。这下村民们放心了,都夸张崇民有眼光,争着抢着让他帮着建果园。当时已是村主任的张崇民忙着把村里的荒坡地按块划分、承包到户,多方联系为村民争取农业贷款,手把手教群众栽植树苗、采穗嫁接、田间管理……日月穿梭,凭着大樱桃,西张坡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盖起了小洋楼,修通了水泥路,打好了深水井,增设了变压器,村民年人均收入一路增长到2016年的24896元,比西安市农村年人均收入高了9705元。群众对张崇民这个带头发展产业的“樱桃王”感激在心,村上换届,张崇民总是连选连任,村党支部书记已经连续干了15年。
群众的信任,就是干部的责任。“当一天村干部,就要干好一天。”抱着朴素的想法,张崇民也曾整晚睡不着觉,为村上的事犯难,蹲在板凳上憋着想办法。“最怕的是群众吃了饱饭忘了千年饥,挣了钱后就光知道挣钱了。”张崇民说,口袋能拿钱装满,脑袋里靠啥装满?靠的是把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发挥出来,把群众领上正路。为此,每逢支部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和上党课,他总是不忘强调党的根本宗旨,并结合村里具体情况提出党员发挥作用的方式,每周六晚八时的村“三委”联席会,更是把下一周的每件工作具体安排到人、责任落实到人。
冬天下雪了,大清早在村道上清扫积雪的总是党员干部;樱桃采摘节,上街维持秩序、排解纠纷的也是党员干部;帮缺劳户和贫困户浇地、打药、除草,冲在前面的还是党员干部;电子商务培训、农家乐操作规范,自然更是党员干部的分内之事……群众对此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听党的话跟党走的自觉性越来越高。张崇民趁势而为,提出了“党建+扶贫”“党建+产业”“党建+协会”“党建+景区”的大党建思路,在区委组织部和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建起了樱桃产业链党总支,把合作社、协会、旅游开发公司和从事果树种植的党员统揽起来,辐射周边20多个村的樱桃种植、田间管理和销售,使党在基层的影响越来越大、形象越来越好。
靠着实打实的工作,西张坡村党支部获得“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张崇民也被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面对荣誉,张崇民表示,对群众好、为群众服务,是党员的职责所在,现在他想的,是怎么让党支部和党员能够一年365天,天天都能忙好群众的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晓强陈新涛)6月5日,记者从“一带一路上的自贸区”——西安投资贸易合作交流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获悉,共有53个合同项目成功签约,投资总额2805亿元,比上届丝博会集中签约项目投资总额增...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