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职业折射大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日新月异,一批新兴职业也相伴而生。旅游体验师、宠物美容师、农场经理人、网络直播……越来越多新兴工种服务着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也成就人们多元的职业选择。互联网蓬勃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老手艺“风水”轮转,中国人正拥抱精彩纷呈的新职业。
互联网带来新职业
小潘是一名旅游“发烧友”,从银装素裹到碧海蓝天,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类酒店住过不少。然而一次不愉快的住宿经历,让他走上了酒店试睡师的道路。
某旅游网站2009年曾公开招募6名专职试睡员,“只需要住酒店就能拿万元月薪”的推介语一度引发网友追捧。到2014年底,兼职试睡员发展到4700余名,小潘就是其中一员。酒店服务、硬件设施、餐饮、周边环境、交通条件……图文并茂的酒店点评成了他出行的必备任务。
这份看起来新奇有嘉的职业,正是目前中国新兴职业的代表。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统计数据显示,10年前,大数据架构师、数据科学家、段子手、云服务专家、微电影策划、私人旅行策划师这些职业还不存在,现在却变成了很多企业争相招聘的当红“工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职业2000余种。
新兴职业多数具有明显的互联网属性。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在线客服、数据分析师、传媒策划师、游戏动漫设计师、酒店试睡员等正是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出现的。
“这些新职业是随着新的社会需求、商业运行方式等的涌现而产生的。”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兴职业有一些新特征,例如,劳动时间不固定;劳动关系更加多样化,包括劳动关系、劳务关系、合作关系等;其劳动产出更适应消费者的特定需求,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更便捷、更具备个性化特征等。
新动能孕育新机会
职业变迁素来存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制的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就比1999年第一版减少547个职业,其中新增职业347个、取消职业894个。
而在当下新旧动能转换的中国社会,职业变迁速度更快、规模更大了。
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联合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达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一倍多;参与提供服务者约60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已超过6亿人。
在分享经济模式下,大量人力、厂房、设备、资金等闲置生产力被激活。人们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技能、时间等资源,以自雇型劳动者身份灵活就业。例如,超过26%的优步司机此前是下岗失业者。
报告指出,到2020年分享经济提供服务者人数有望超过1亿人,其中全职参与人员约2000万人。分享经济将增加大量灵活就业岗位。
苏海南认为,“新职业就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经济新动能的背景下产生的。我们既要顺应也要引领新动能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既要依托新动能顺势扩大就业,满足市场新需求,缓解就业压力并调整就业结构;也要规避新职业劳动者合法权益受损的情况,及时处理劳资关系、劳动者与消费者之间关系不协调等问题。”
老手艺迎来“又一春”
有新的职业出现,也有职业“摇身一变”。
十几年前遍布街头的自行车修理匠,曾被认为是已经被淘汰的职业之一。而在西安某共享单车维修点,单车维修工每天8小时忙个不停。共享单车变“火”了,修车师傅也成了“香饽饽”。脚蹬子踩坏、链条断裂、车轮变形、车胎报废……除了自行车修理匠,别人还真的没办法。
如今的修车师傅,有的被各大共享单车公司招致麾下,甚至参与技术革新,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而以前不被看好的剃头匠、修笔匠、铁匠、皮匠、裁缝、篾匠等手工艺人,“精耕细作”,甚至变身成了私人订制的“俏师傅”。
其实,关于老手艺究竟留不留的争论一直存在。回首过去,粮油票证管理员、物资供应员、电影放映员、铅字工、寻呼台传呼员、钉马掌匠等已经成为不同时代人们各自的回忆。审视当下,以“无人驾驶”“农用机器人”“机器仓管员”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崭露头角,逐步取代基础的劳力工作。
但是,“看待老手艺仍要用两分法。”苏海南说,一方面,有的职业可替代性强,终究会萎缩消失,要使这些领域从业者尽快转换职业,掌握新的技能,在劳动市场上重新找到自己的就业位置;另一方面,对还葆有市场需求的某些老手艺要保持传承,尤其是对其中有新需求的,更要巩固、发展和创新,绝不轻易放弃。使老手艺也能迎来“又一春”。李婕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维徐寇珍)5月12日,陕西科技大学职业教育师范学院举行第三届职业教育周系列活动,西安志宽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聂志宽应邀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诚信,认真,奉献》的创新创业专题讲座。...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