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为生计开始学打铁
西安阎良断垣村路口,李来运自家门口这个简易的铁匠铺子虽不起眼,但是在当地村里却很有名气,每天晨光和傍晚的时候,这个铺子里传出来的清脆打铁声,成了断垣村几十年里带有标志性的“美妙音乐”。
打了一辈子的铁,精湛的手艺并没有让李来运发家致富,家里居住的房屋极为简陋。李来运说,4岁的时候,跟着父母逃荒来到了断垣村,从此定居下来。在物质极度匮乏的那个年代,又因为兄弟姐妹较多,小学毕业就辍学开始打工,19岁的时候他跟着同村的铁匠梁老汉开始学习打铁的手艺。
当时学习这门手艺的理由似乎非常现实,当地流传一句俗语“铁匠冒股烟,木匠得半天”,说的就是铁匠这个活儿来钱快。从那天开始,李来运和“打铁”两个字就再没分开过。
学成手艺用了3年时间,李来运就可以独立打制出铲子、锄头、镰刀等各种小农具了。“那时需要农具的人特别多,我一天到晚都在打铁。”虽然一个小农具也就一元多钱,李来运说,一年他也能挣上千元,而这些钱就是李家最基本的生活开支了。
打铁是个辛苦活
72岁的李来运至今一直记得,他19岁学习打铁的情景:师傅梁老汉坐在火炉后有节奏地拉着风箱,生铁被炭火烧得通红,整个打铁铺里异常闷热,梁老汉杆子一敲,用铁钳夹起“红铁块”,李来运就赶紧去摸手边的大锤。师傅把“红铁块”往砧上一放,两个大锤就抡了下来,火花四溅,师傅打哪里,李来运就打哪里,叮叮哐哐几个来回,两人就满头是汗。
现如今,妻子杨菊梅成了李来运最好的帮手。大锤飞舞中,70多岁的夫妻俩配合得相当默契,只是毕竟上了年纪,没砸几下,杨菊梅就有点喘。“跟着打铁的就得抡大锤。”杨菊梅说嫁给李来运后,看着丈夫打铁辛苦,她都会帮忙,一开始打不好,丈夫还老埋怨她,委屈得杨菊梅撂下大锤也开始耍脾气,可不一会儿看见火星四溅中辛劳的丈夫,她又拿起铁锤一起干了起来。如今张菊梅也是一个打铁的老行家了。
“一般青年娃是下不下那个势的。”对于打铁的辛苦,李来运不知道怎么去描述,他指指自己穿的满是窟窿的衣服,显得特别坦然,“这都是被火星子烫的。”老李说,打铁的很多工序绝对是个力气活儿。
徒弟都改行了 手艺或将失传
李来运的孩子中,除了大儿子跟着打了10年铁,其余的孩子都嫌这活又脏又累还不挣钱,不愿跟着父亲学。他曾经带过4个徒弟,如今也都改行不再打铁了。
或许有一天,这个手艺就失传了。对于这点,李来运似乎很能理解,毕竟社会在发展,90年代以后打铁这个手艺活儿就已经渐渐没有了市场。“以前农民除草还用锄头,现在直接打农药就把草除了。”
只是打了一辈子铁,李来运不愿丢掉这个手艺,平时没事他都会打造一些小农具,然后带到农村的集会上去卖,尽管价格不贵,但能满足家里油盐酱醋的钱,李来运说自己已经很满足了。
冯长涛本报记者谢斌
新闻推荐
民间投资在稳增长、促创新、增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记者昨日从市政府获悉,西安市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化解融资难题,将建立民间投资服务中心,构建“亲...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