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尚瑜)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渭南市紧扣追赶超越、转型发展主线和“五个扎实”要求,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民生的理念,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凝聚合力促投资、稳增长,强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
科学谋划,开篇布局绘华章。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关键之举,先后出台了《重大前期项目工作管理办法》《加强招商引资的意见》《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奖惩办法》等文件,制定了“冲在一线、干在实处、帮贫解困促发展”行动市级领导包抓项目和市政府领导“包项目联区县”工作机制。在年“两会”结束的第一个工作日,迅速召开了全市项目建设推进会,全面总结了年全市重点项目工作,并对年全市项目推进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提振全市上下抓项目促投资的信心。同时,以贯彻落实项目建设“铜七条”为抓手,及时向重点推进项目派驻市政府驻工地专员,全程服务和推进项目建设,并坚持“一月一检查,一季一通报,年终考核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在铜川日报等市级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强化服务,真抓实干强基础。市委、市政府以建设法治型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树立一切为了项目,一切服务项目的发展理念。一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市项目建设风帆高扬,一个个强市富民的重点项目垒起了发展前进的“阶梯”。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的%。包海线西安-延安-榆林高铁西延段项目开钻。美鑫锦阳电厂1、2号机组并网发电,海升智能玻璃温室等个项目建成投运。个重点推进项目共完成投资.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占全年投资任务的%,发挥了“驾辕之马”的作用。同时,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渭南市耀瓷艺术洁具生产线、耀州农业设施大棚示范基地及光伏发电、董家河美鑫自备电厂3个省级考核项目完成投资.亿元,占省级考核任务的%,得到了省级部门的高度认可。
凝神聚力,务实创新提信心。年3月日、3月日和7月日,渭南市分别举行了三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共开工项目个,总投资.亿元,通过一批批项目的有序开工,不断聚合了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的新动力,为渭南市积极应对下行压力、实现逆势有为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测算,这些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每年将新增产值.亿元,上缴利税.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也将为提升渭南市基础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吸引力、推进深度转型发展、提高居民幸福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为提振发展信心,展示重点项目建设成效,在年月日至日,渭南市集中开展了重点观摩活动,检阅了项目建设的成效,明晰了差距和不足,形成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追赶超越的良好局面。针对渭南市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回落的不利走势,自年9月1日起,市政府开展了“百天百项百企百亿”投资促进行动,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措施有力,项目建设呈现出了你追我赶、全力冲刺的良好势头,为渭南市促投资、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勤思善谋,着眼长远增后劲。围绕“强基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扎实推进重大骨干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加大中省政策争取力度,董家河航汽铝配套产业基地、光伏领跑者计划等一批重大骨干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加大政策争取力度的同时,积极做好项目策划储备、招商引资工作。启动了“千亿投资计划”,按照追赶超越的要求,在对渭南市发展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追赶超越千亿投资计划”,筛选确定了总投资亿元的个重点实施类项目,以及总投资亿元的个策划项目。积极参加了各类大型招商活动,踊跃开展各类不同层次的招商活动,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个,涉及资金.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亿元。这些工作的顺利推进,为渭南市重点项目的有序接替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可方杨洋)“十一”期间,印台区游人如织,形势喜人。虽然后3天受天气影响,游客接待量略有下降,但整体旅游稳中有升,旅游市场运行有序。据统计,“十一”期间,全区共接待游客38.87万人次,较上年...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