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记忆中的人和事都被岁月雨打风吹去,但我五年“税务记者”的经历,却始终铭刻于心。
十三年前,我调入报社,成为《西安日报》的一名“税务记者”。不瞒您说,当时的我对税务工作、对国家税收几乎是一无所知。如果说了解,那也只是知道“国税皇粮,天经地义”;知道周恩来总理当年在回答外宾提出的问题“你们国家建设和发展缺钱,为什么不向公民征税”时,周恩来形象地回答说,“我们征税就等于把人民左口袋的钱取出来、又放进他们的右口袋里,根本没有必要。”仅此而已。
当我这个“税务记者”忐忑上路的时候,适逢国家进行新税制改革,所以解读新税制,为读者解疑答惑的报道任务很重。相关文件和解读足足有厚厚的几大本,当时的税务干部都不能完全掌握,何况我一个门外汉。报社当时的主管领导专门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里嘱咐,“税务工作直接关系到市上的财政收入,关系到全市的建设和发展,市委市政府领导都非常重视,也直接关系到报社的切身利益,所以你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工作之初,我抱着不懂就问,甘当小学生的心态,从税务局借来几本关于新税制改革的书学习研究。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我想,对于新税制推行,有三种情况需要着重考虑——一是企业,他们关心的是新税制会不会增加企业税负;二是政府,他们关心的是新税制会不会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三是个人,他们关心的是实行新税制后,会不会引起物价上涨。带着这三个问题,我这个“新人”第一次走进了西安市税务局,采访了市税务局当时主管税政工作的副局长。虽然采访只问了三个问题,可我们谈了整整一个上午。在交谈中,这位副局长又是打比方,又是举例子,好不容易让我这个门外汉明白新税制改革的要义。中午,我根据采访记录很快完成了一千余字的专访报道,下午又请这位副局长过目,之后再进行修改定稿。第二天,这篇专访以《实行新税制不会引起物价上涨》为题在《西安日报》头版的版心位置刊发。很快便在税务机关和社会上引起反响。大家普遍认为,记者的问题抓得准,问题提得好,有效地消除了全市上下对国家新税制改革的种种困惑和顾虑。税务采访首战告捷,不仅给我普及了新税制改革的知识,更增强了我做好税务新闻报道的信心。
那几年税务部门的改革举措接二连三,关乎个人所得税、分税制、地税国税机构分设、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等,无论哪一项都有很高的社会关注度。关于个人所得税,我适时走访了市税务局局长,写出独家专访,向读者解疑答惑;之后,我又深入采访,相继发表了题为《个人所得税,一个喜忧参半的话题》《个人所得税,芝麻乎?西瓜乎?》的深度报道,效果依然良好;打击偷税漏税,我采访发表了《这个漏洞该堵了 西安市部分企业偷税漏税现象透视》;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我采写了独家专访《斩断伸向专用发票的“黑手” 市国税局局长访谈录》……一系列的报道得到了税务部门同志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我很怀念人生的这段“税务记者”经历,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仍然让我魂牵梦绕。2011年市地税局与《西安晚报》共同举办“我与税收”有奖征文活动,我以“税务记者”的切身体会撰写的《政府的钱袋子 百姓的福根子》一文,有幸荣获了一等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孙欢)三集人文纪录片《骊山寻古》将从今晚起在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目播出。这也是继《百年易俗社》《西安》《恒润长安》等大热纪录片后,又一部登陆央视的西安本土出品的纪录片。...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