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量玉米记者 李安定摄
提到种地,提到农活,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汗流浃背、两脚泥土。农高会开幕首日,中国航天旗下企业用互联网技术打破了这个局限,只需几千元的硬件投入,借助云技术、大数据,标准大棚就会变身办公室,轻点手机电脑,地里那点农活便尽在掌握。
综合传感设备监控
获取光湿温水氧等数据
在农高会B馆——科技馆,中国航天的展区前聚集了不少参观者。与展馆大多数展位不同,洁净明亮的展区南侧,一台60英寸的电视上正在直播着来自一片大棚群的近百个实时画面。对应着每个大棚的位置,其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正在实时更新。这便是来自中国航天的“航天惠农”项目。
“在互联网的时代,以往复杂的农业生产数据变得可以记录、分析,各具功能的传感器终端设备开始对农业生产产生积极作用。”中航“航天惠农”项目负责人高阳说,基于传感器的全面感知、移动互联的可靠传输和大数据的智能处理分析等物联网技术,种地正在被创新出新的模式。
通过安装在大棚中的综合传感设备,光照强度、土壤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空气湿度、空气温度、土壤温度等传统农业中无法直接感知和分析的要素变得方便易读,只需要接入网络,智能无线传感器便能获取精确的作物环境和作物信息。
手机电脑都能操作
系统还给提供农事建议
有了第一手资料,该如何管理呢?高阳介绍,在“航天惠农”的农业物联网系统中,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了一张张功能各异的监控网络,采集来的信息首先通过无线传输网络输入到监控云平台,平台对测试点信息进行自动抓取、管理和分析,同时以数字、图案、线条等方式反馈给管理员,提醒其及时关注、发现问题,掌握数据发生的具体位置。
这一系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家用电脑都可以操作。发现问题后,管理者可以根据系统给出的农事建议,改变大棚的开合角度、开合时间,安排浇水、上肥时间,必要时可以通过太阳能系统补光、加温,确保农作物始终能够在最佳的环境下生长。
以前说起农事、农民,人们都会想到满头大汗、满脚泥的画面,而今科技与农业生产结出了可以够得着的硕果,普通农户的农业生产终于也能像白领办公一样前卫、体面。
设备起步售价6000元
许多农户购买兴趣强烈
记者注意到,西安市的一些蔬菜主产地,不少农户种菜靠经验,并非精细的知识和管理。一些地方,大量无公害的优质蔬菜虽说收成良好,但始终无法规模化地走出本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菜农的人力有限。
“我家是我们两口子种地,平时管理两个大棚,4亩多,收入还不错。”来农高会“取经”的郝建东师傅说,种大棚离不开经验,这也是制约不少个体农户增收和扩大生产的重要原因。郝师傅说,大棚里种地,除了水肥,剩下的无外乎光照、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水和肥是有形的,好掌握,温度、湿度、空气是无形的,凭个人很难掌握,决定收成的往往就是这些难以掌握的因素。”了解到这套设备的起步售价只有6000元,不少农户表现出了强烈的购买兴趣。“两亩地,不到1万元的一次性投入,我们可以接受。”农户们纷纷表示,在互联网的时代,自己不能脱节,基于物联网的“航天惠农”项目长期而言是自己致富增收的好帮手。
记者 魏鑫
新闻推荐
魏民洲在市委换届工作专题会议上强调 加强党的领导从严把关严明纪律 确保换届工作有序健康平稳进行
本报讯(记者郭欣)8月29日上午,市委召开换届工作专题会议,学习贯彻中央有关文件和省委书记娄勤俭重要指示精神,安排部署西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产生和管理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委区县乡...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