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河山
加快深度转型,是市委、市政府着眼“五大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和实现铜川可持续发展做出的科学决策,是铜川“十三五”必须强力推进的重大战略任务。只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持续精准发力,不断在深度转型中求突破、在追赶超越中提质量,努力打造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铜川样板”,铜川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的跨越。
一、深度转型具备有利条件
一是具备有利的国内发展环境。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是贯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发展新常态的基本遵循。在此背景下,国家将大刀阔斧地出台改革性举措,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国家对资源枯竭城市和革命老区将给予力度更大、措施精准的支持,必将对推动铜川深度转型带来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具备广阔的对外开放条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西安作为丝绸之路新起点的加快建设,为铜川充分发挥特色文化优势、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铜川必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赢得更多发展机会。
三是具备顺应时势的务实决策。市委、市政府把“深度转型、追赶超越”确定为“十三五”发展主题,立足“十二五”顺排、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倒排,确立了建设“四个铜川”的宏伟目标和通过实施“六大战略”推动深度转型、实现追赶超越的新路径,并创新建立“三项机制”,对发挥好干部在推进深度转型中的决定性作用做出了制度安排。
四是具备深度转型的良好基础。近年来,全市上下主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挑战,千方百计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促转型,推动全市转型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为推进深度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深度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深度转型任务艰巨。传统支柱产业对外产能合作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去产能政策措施倒逼下面临空前压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制造、文化旅游产业还处在培育发展阶段,同时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地招商引资争相竞争的重点,产业深度转型缺乏龙头企业的有效带动和大项目的有力支撑。
二是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中医药文化、佛教文化、耀瓷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文化引领作用彰显不足。经济与社会、生态、城镇化建设之间不平衡,经济转型依然是面临的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任务艰巨。区县、工业园区、旅游景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各具特色的发展局面还没有形成。
三是深度转型的动力依然不足。加快深度转型,是铜川经济社会发展一场新的重大变革,尽管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发展动力转换的步子不断加快,但改革创新已进入攻坚期,加快科技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要素市场改革等方面的任务异常繁重而艰巨。
三、对加快深度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瞄准重点领域,不断实现新突破。一要加快推进产业深度转型,不断实现经济多元发展新突破。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按照“精煤、强电、活铝、优水泥”的部署,加快循环经济后续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下游产业,提高煤、电、铝、水泥等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以循环经济引领传统工业迈上中高端水平。同时要持续推进接续工业项目建设,着力壮大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新型陶瓷、中医药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要加快补齐服务业短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中医健康服务、现代物流、商贸服务和电子商务等产业,不断提升服务业占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工业化理念,通过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培育农业生产大户和龙头企业,带动果业、畜牧业、中药材种植、蔬菜和水产业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二要加快推进社会深度转型,不断实现和谐社会建设新突破。要全力保障就业,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努力使城乡群众享有更加充分的就业,全面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创新发展卫生事业,推进社保体系建设,统筹推进社会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三要加快推进生态深度转型,不断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突破。要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有序推进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创建任务。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城市绿化、园区绿化、道路绿化、景区绿化、流域绿化、庭院绿化六大工程,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做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力度,全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四要加快城市深度转型,不断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新突破。要积极构建中等城市空间格局,坚持城市、县城、重点镇、新型社区四位一体,通过南拓西展、北疏中控,加快构筑“一带贯南北,两心缀七区”的城市空间格局。要积极推广照金镇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和独立工矿区、采煤沉陷区的恢复治理,打好农村脱贫攻坚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全面加快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城乡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二)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增强推进深度转型的动力。一要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改革目标,做好方案设计,加强督促指导,强化协调联动,稳步推进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各方面改革。二要不断扩大开放。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在加快推动西铜同城化发展的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文化交流、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引进更多的项目、资金、人才和技术,提升转型发展动能。三要加快科技创新。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作用,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完善和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千方百计增加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
(三)坚持上下联动,着力形成推动深度转型的强大合力。一要上下联动抓项目。坚持深度转型项目化,在超前做好项目策划包装、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库的同时,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保障,促进项目有序落地实施。二要凝心聚力抓园(景)区”。把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旅游景区作为深度转型的主战场,赋予其更加充分的先行先试的自主权,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围绕产业发展定位加大精准招商引资力度,促成更多的产业项目有序入区建设,努力把园区打造成吸引资金的洼地和引领转型的高地。三要强化协调促落实。坚持把“三项机制”的落实与日常督查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相结合,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发挥好考核在推进深度转型中的指挥棒作用。
(作者系市发展改革委党工委书记、主任)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欢欢窗外冷风肆虐,呼啸的北风夹杂着雨点打在窗台上,而窗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宽敞明亮的教室,整齐摆放的画架,一群学生正在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老师的讲解,不时快速地在小本子上记着笔记。记者轻...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