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亮 通讯员 李怀雄
为了破解榆林经济严重依赖矿产资源的难题,近日,榆林市政府出台了《榆林工业经济大转型三年(2016-2018)行动计划》,计划围绕“三个转化”(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气油盐向化工产品转化)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工业经济大转型。
一是建设“一个基地”:以西安交通大学、榆林学院等省内外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为平台,建设技术研发创新基地。支持榆林学院、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神府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科技园区,将其作为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基地。
二是重建“两个体系”:其一是信用体系。建立诚信守规与失信违规的社会奖惩机制,对每一次失信行为要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让其付出失信成本。对长期诚实守信的企业,在政策、金融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和奖励。其二是文化体系。市县区两级培育和筛选一批民营转型示范企业,重点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引导全社会关心工业经济转型,增强企业自觉转型升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家,重塑榆林民营企业家新形象,形成全面升级转型的文化氛围。
三是搭建“两个平台”:其一是信息化支撑平台。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导和鼓励企业应用智能装备,形成智能制造能力,通过信息化增强创新能力,以信息化综合集成管理推进企业资源集约利用,以电子商务促进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实现信息统一共享、基础设施统一共用,更好服务于企业发展。其二是资本市场支撑平台。推动民间资本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中小民营高科技公司在创业板、新三板上市融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积极组建和引进金融租赁公司,积极稳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等机构。打造“功能齐全、分工明确、主业突出、运营规范”的投融资平台体系,全面排查化解防范金融风险,打击恶意逃债行为,重构榆林金融生态,引导各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四是做好“九项工作”:第一,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依托一批能源化工项目,规划建设一批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等重大化工项目,发展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实现探、采、炼、化、销一体化。第二,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探索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低气价区、低电价区,降低园区企业工业生产成本;加强园区供排水、电、气、道路、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网络以及出租标准厂房建设;加强园区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增强产业承载能力。第三,构建工业企业服务体系。重点建设人力资源、融资担保、技术创新、管理咨询、创业培训、信息服务、质量检查等体系,构设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企业服务平台。第四,建立新型政、银、企协作机制。第五,引导企业变产品竞争为品牌竞争。第六,健全人才引进机制。第七,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培育一支企业家队伍。第八,坚持低碳绿色和谐发展。第九,设立榆林市工业产业发展基金。
新闻推荐
1月19日,在西安曲江国际展览中心轻工商品交易会上,大枣、葡萄干、核桃、海茸、野松菇等万种商品陈列在展厅的每个角落,吸引3万多名市民纷至沓来,争相选购。本报记者
月日,在西安曲江国际展览中心轻工商品交易会上,大枣、葡萄干、核桃、海茸、野松菇等万种商品陈列在展厅的每个角落,吸引3万多名市民纷至沓来,争相选购。本报记者袁景智摄...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