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军
连日来,西安阴雨连绵,但在西安北郊渭河岸边,绝色美景尽收眼底。
“一河清波、两岸绿色、鱼翔浅底、鸟语花香”,这是西安提出的治渭目标,也是对眼前美景最真实的描述。天上鸟儿盘旋,湖里鱼儿摇尾,路两边银杏、栾树、女贞、毛竹、白果、杨树、油松等树木,尽情地绽放着令人心醉的芳香。过去又黑又臭的渭河,已被眼下潺潺清流所替代……天气晴朗时,渭河两岸休闲散步的人川流不息。
日前,在堤顶宽阔平整的车道上,“路宽、车少、风景美”。一群学生正在这里骑自行车锻炼身体,“好久没有骑得这么过瘾,累了还可在人工湖旁休息。”在绿树环绕的人工湖旁,记者见到了陕西现代农业开发总公司(原草滩农场)职工武天义。武天义今年48岁,他说他心中最美的事就是渭河水不仅不臭了,还变清了,变美了。
武天义过去家住草滩西站,渭河支流——氵皂河旁。小时候,他经常在氵皂河里游泳、抓鱼,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河水黑得像墨汁,尤其是夜晚发出的令人窒息的恶臭,让住在附近的人怨声载道。
后来武天义调到草滩农场上班,但渭河仍是臭气熏天,河滩里杂草丛生,污水垃圾遍地。那时,这里除了无奈的农场职工,外人唯恐躲避不及,更谈不上游人了。倒是野兔子满地跑,地面上到处是裸露的白花花的盐碱。就这样渭河还年年闹水灾。武天义记得,那时每年农场要下三个文件:防汛、度汛、迁安。
汛期来临之前,农场都要提前和附近的村子联系好,以便转移人和财物。“2003年8月那次发大水,公司上下紧张坏了,晚上1点多通知大家转移避险。”武天义说:“现在好了,堤防是300年一遇标准……”
草滩所在地,就是现在的渭河西安城市段。西安市从2008年开始治理渭河城市段,2009年建成300年一遇高标准堤防,城市段全线贯通,堤南原来挖沙取土的大沙坑,如今变成12个大小不一、总面积达400多亩的人工湖,相当于3个兴庆湖,展现出“水面映衬,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美景。目前,堤南景观绿化、堤顶绿化、景观照明已经完成,共增加绿化面积1.2万亩,为西安城区人均增绿2.1平方米,是全省治渭的样板。
武天义说:“现在休息日来草滩的游人、车辆多不胜数。你看,渭河不臭了,变清了,还能赏花、观鱼、亲水,放风筝,空气清新。太美了!”
目前,渭河城市段二期景观工程和滩地治理工程已近收尾,河滩还将建成千亩荷塘、生态湿地、古船渡口……前不久记者看到,河滩上30个挖土机昼夜轰鸣,挖土机每天24小时连轴转,换人不停机,治理力度空前。在灞河入渭口防汛交通桥施工现场,8台钻机正在打桥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吕贵民通讯员毛志伟)近日,在第二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总结大会上,西安市未央区检察院被中国关工委、司法部、中央综治办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