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邀参加《西安晚报》文化部和《宝鸡日报》副刊部承办的“6年西凤·丝绸之路杯”青年散文大赛宝鸡采风活动暨首届散文论坛活动,采风团到达的第一站就是参观宝鸡凤翔柳林镇西凤酒厂。
关于西凤酒,有太多的典故和历史,我最喜欢的还是裴行俭与西凤酒的故事。据宋朝张能臣《酒名记》记载,唐高宗年间,吏部侍郎裴行俭护送波斯王子回国。途经凤翔,大队人马行至城西亭子头村,看见路旁的群蜂欲飞不起,众蝶也是摇摇晃晃,纷纷坠地。裴侍郎便命手下人查问,原来是柳林铺一酒家刚从地下掘出窖藏老酒一坛,散发出浓香造成的。于是,裴行俭邀请波斯王子同饮,王子盛赞西凤酒的醇香。侍郎亦大喜,即兴挥毫题诗一首:“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随后还上书高宗。此后,大唐王室将柳林酒列为珍品上贡。
在参观制作酒曲的车间时,我们看到大麦、小麦、豌豆在这里被粉碎成糊状后,从运输带上缓缓而下,经过机器压缩,就变成了一排像砖块一样的曲块,被工人用板车推进发酵车间去。不过,砖块散发着泥土味道,曲块散发着粮食味道。
走进酒海库时,浓浓的酒香扑面而来,直浸脾肺,心也醉了……只见一座座挺着大肚子的酒海,安静地卧在昏暗的库房里, 似乎是睡着了。每个大肚子上面都挂着标签,上面写着编号、度数、封存时间等内容。一座座酒海,像一位位历经沧桑的睿智老人。他们阅尽世间、历尽甘苦,向游客娓娓诉说着自己的生命历程。
查阅《汉语大词典》得知, “酒海”是一种大型的盛酒容器,因盛酒量多,故称“海”,但没有说明具体是用什么做成的。这里的酒海是用藤条编成的不规则柱状容器,顶部和底部的口往里收,中间部分往外凸出,形成了圆肚状。但是,用藤条编的大篓,即使做工再精细,也是有缝隙的,怎么能盛装液体的酒?原来,酒海还有其他的工艺。
大篓内壁的缝隙是用豆腐混合其他原料来填平的,等干了之后,再用血料、石灰等作为黏合剂,继续裱糊20多层麻布,等麻布干了之后,用鸡蛋清作为黏合剂,再在里面裱糊100多层麻苟纸,待麻苟纸彻底干燥后,在其表面涂上蜂蜡和菜籽油,养护到一定的时间后,等其干燥了,就可以装酒。这个过程,需要熟练的老师傅花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制作完成,是纯手工制品。制成的酒海一般直径2米至2.5米、高约3米,一般可以储存三到五吨酒。
在近千年的技艺传承中,酿酒师们逐渐摸索出了“立春封坛、立夏开坛、秋分立窖、立冬缮海”的酒海最佳使用方法。这样,酒海里面的酒就可以和大自然形成默契,去除了酒里的杂质,促进了酒老熟,使白酒慢慢有一种特殊的香味,酒的口感也更加柔和、协调,同时还能增酯降酸,减少了白酒对人体的伤害。
听着导游的介绍,我的思绪不由得穿越到了古代。古代的文人骚客常常对酒情有独钟。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不是教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因为人生时间有限。唐代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出他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情谊,这种感情就像酒一样纯真质朴、缠绵悠长。杜甫《饮中八仙歌》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有着酒的刚烈品质。古人喝酒,喝的不是酒,而是真挚的感情。
只可惜我们现代人,常常失去了耐心去品味酒中的味道与真谛,而是在酒桌上选择了貌似豪爽的牛饮。酒桌上,劝酒者常常说“能喝白酒喝啤酒,这个干部要调走”“能喝半斤喝八两,这个干部能培养”“宁可伤身体,不可伤感情”“感情深,一口闷”等话语来鼓动劝酒。喝酒者仰头一饮而尽,众人便拍手叫好。仔细想来,这样的喝酒,更像是一种表演,等表演结束后,当初的承诺与感情也是酒散情散。因喝酒喝出人命,喝得家破人亡的例子也并不少见。
做人如做酒,是我人生的追求。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惠凡记者高雅)趁手机店老板不注意,用支付宝付款转账时故意输错对方提供的账号,利用银行将钱退回支付宝的时间差诈骗一部苹果手机。近日,王某被西安市未央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批准逮...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