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善于表扬鼓励,当她看到这张照片时,连说两句:“你把我照得真好,谢谢你"
要出门遛弯了,儿媳帮老人坐上轮椅
闻着小区花园里的花香,老人像小孩一样笑了
老人五年前就学会和电脑打麻将,但至今她还是“初级班"学员
每次在小区遛弯时,总会听到别人的赞扬,这让老人很开心
这件红色外罩是老人最喜欢穿的衣服
午饭过后,小儿媳伺候老人午休
□记者 张宏伟 文/图
8月3日午休过后,延安市慧泽园小区里,李玉莲老人在小儿媳的陪护下,坐着轮椅下楼遛弯。花园里盛开着的鲜花伸到路边,老人伸手示意了一下,儿媳把轮椅停在了花坛边,老人用手拿住了花骨朵凑在鼻子下,然后回头像孩子一样开心笑了,开口便像豫剧道白一样:“真香!真红!"
老人名叫李玉莲,今年农历6月24日刚刚过了105大寿,老少50多个儿孙四世同堂。
念念不忘
一辈子都在说“陕北人真好"
清代宣统三年,也就是发动辛亥革命的1911年,李玉莲老人生于河南省原阳县。早年丈夫是国民党警察局的警长,抗战爆发后,两口子带着孩子沿着陇海线一路逃难到了西安。听老乡说,西安是养富人的地方,陕北才能养穷人,于是继续一路向北,落脚到了吴起县。
“陕北人真好!"老人后来经常对儿孙们说起那段逃难的经历,尤其当年在延安汽车站,大冬天里夫妻俩领着娃娃,地上铺了块破布就准备过夜。车站的人看不过去,把两个长条椅子拼了起来,拿了几件大衣铺在上面,让他们过了一个不受冻的一夜。
解放后,丈夫在吴起县邮政局做饭,一家人吃的也是商品粮,文革前已经养育6个儿女。1968年,丈夫因被查出历史问题而自杀,当时儿女中最小的儿子仅6岁。
丈夫的亡故无疑让这个家的顶梁柱倒了下来,她很快就用柔弱的身躯又将这个家又撑了起来。
1970年,全家人被下放到志丹县农村,年已59岁的她很快学会了几乎所有的农活,她还买了理发和修鞋工具,免费为生产队社员们理发、修鞋。当年那个大队一个庄都姓徐,只有他们一家外姓人,可庄里人无论辈大辈小都按习俗叫她干妈,乡亲们在方方面面给了她很大帮助,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家里也生活得有滋有味更有尊严。至今老人还常说:“志丹人真是厚道。"
由于成分不好,招工、招干和当兵根本轮不上儿女,老人就鼓励孩子们说:“政策一定会变,不可能一直这样乱下去,你们现在就要学走正道,只要有本事一定就会有用的。"
治家有方
可差点把一个县长给扔了
果然不出老人所料,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一家人的命运也随着国家大政方针的改变而改变。1997年,小儿子杜兴顺当选为吴起县副县长。此时老人已经是86岁高龄,老人大女儿和母亲开玩笑说:“你看看,差点把一个县长给扔了。"老人当时真有点恼了:“瞎说,没有那回事!"
其实在1962年,家里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杜兴顺出生后被家人扔在雨地里,是老人的大女儿把小弟弟抱回屋里。杜兴顺说他从不怕风雨,应该就是当年锻炼出来的结果。
如今老人住在小儿子杜兴顺的家里,而杜兴顺一家人却在同一小区里租房住。
用杜兴顺的话说,老母亲“没知识,但有文化,中原文化潜移默化在母亲的智慧当中"。在儿女的印象中,从小受到的是激励教育,小小年纪倒个尿盆,母亲会大加赞扬一番,幼儿园发了糖果拿回家,同样也是一番表扬。天长日久,儿女们对母亲的孝道也就自然而然表现在行动当中。
随着儿女各自成家,老人的年岁也变得越来越老,但她的思维并没有衰老,她常对儿女说的一句话是“碟子和碗哪有不磕磕碰碰的?有矛盾是正常的。"老人常对外人说,只要子女没有把我正吃饭的碗从手里夺走,就不能说子女不孝顺。
为了避免儿女们产生矛盾,老人和儿女们商定,自己选择同儿子或女儿同住,其余的儿女按月出钱,标准是女儿每人每月400,儿子每人每月800。这个办法一出台,大家都觉得照顾老人是个既得名又得利的好事情,都积极邀请母亲同住,这下解决了婆媳矛盾难题。
5年前,年过百岁的老人得了一场脑梗,治愈后便长住在小儿子杜兴顺家。此时兄弟姊妹们共同商定,母亲常住小弟家,小弟和弟媳租房居住,房租由大家分摊。各家轮流陪护老人20天,谁家值班谁家陪住,而且三家为一组,一旦老人得病住院需要特别陪护时,各小组内部再另外商定医院轮值。
“钱不是问题,但钱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兄弟姊妹间要贴身伺候老母亲,不能只拿钱解决问题,这是让大家都有责任感。"杜兴顺说,如今家里虽然面临老人伺候老人的状况,但大家都觉得责无旁贷。72岁的大姐家住西安不便照顾母亲,但每年还会主动拿出10000元,补贴给出力的姊妹们。
思维清晰
半小时麻将赢得29万筹码
“无论走到哪,母亲都很会造风景,老人家一直激励和鼓励我们。"杜兴顺说,即使在当年物资匮乏时期,母亲什么都舍得吃,儿女买来好吃的从来不拒绝,从来都是夸奖表扬。
老人没有上过学,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老太太70多岁时家里有了电视机,从电视天气预报上开始识字。80多岁时家里有了电话机,老人才开始学习阿拉伯数字,就是为了给儿女打电话方便。
在杜兴顺的印象中,母亲不到60岁嘴巴就是瘪的,这30多年至少已经换过3次假牙,而且身体总得病,过去经常头疼,曾经一度吃头痛粉和安定上瘾,后来竟然慢慢好了。
按照传统的保健理论,抽烟喝酒是健康大忌,然而李玉莲老人抽烟抽到80多岁,喝酒90多岁时才戒了酒,直到如今还特别喜欢吃肥肉。
杜兴顺说母亲饮食习惯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似乎比较爱吃木耳和海带,老人家长寿应该受益于遗传、心态和善良。
老人的二妹年近百岁,如今在河南老家生活得很健康,小妹妹是在90多岁去世。老人心态很好,从来没有因为钱物和家人外人生气,直到如今,她还会寄钱给老家,而且特别叮嘱钱的分配数目。
老人每天生活很有规律,上午和下午都会躺下休息大约1个小时,看电视、和电脑打麻将,出门遛弯晒太阳基本都是每天必修功课。8月3号下午,老人和电脑“麻将初级班"打了大约半小时麻将,面前的“筹码"由40万增加到69万。
新闻推荐
□记者李荣8月1日至7日,是“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是第25个世界母乳喂养周,宣传主题是“母乳喂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8月5日,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陕西省妇联等...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