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纲要》提出:以交通网络、水利设施、市政配套、智能电网建设为重点,提高城市建设品质,保障电力供应需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功能完善、配套协调、智慧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构建现代交通网络
加快发展轨道交通,建成西安-铜川-延安城际高铁铜川段,规划建设全市旅游观光小火车、华能铜川照金电厂铁路运煤专线和美鑫西北耐物流园铁路专线。以高速公路“两纵一横”、国道“一纵一横”为主骨架,省道“两纵三横”为次骨架,构建“五纵五横”的路网格局。建成合凤高速铜川东段,以及国省道、县乡公路的改造升级、扩建和新建等项目,建设国省道275公里、县乡公路285公里、通村公路205公里。推进南北市区连接道路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南、北市区公交网络。加快客货运站场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交通,出租车、公交车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100%。争取建设1座军民共用的通用机场,与西部机场合作,建成城市候机楼一座,填补渭南市航空设施的空白。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加快龙潭水库、后河沟水库、王家坪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北市区孙家河、雷家沟水库,保障渭南市城市居民和工业园区发展的安全用水。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水质合格率和供水保障水平,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推进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以灌区末级渠系建设为主的农业灌溉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园区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区县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完成漆水河、沮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不断提高防洪抗旱减灾能力。
保障电力供应需求
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步伐,做好新建变电站用地和线路通道的预留,提升电网保障能力,实现城市中心区架空线全部入地。按照标准建设电力沟道,满足城区、园区、景区发展的用电需求。持续优化110千伏电网网架结构,加大智能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完成110千伏宜君变和小坵变增容改造、35千伏赵家塬变等项目建设,加快110千伏坡头、桃稠输电线路等10项输变电项目的实施进度。新建(改造)35千伏变电站5座,线路71公里,新增变电容量4万千伏安。10千伏配网建设改造线路625公里,新增变电容量7.62万千伏安。在重点工业园区、耀州城区改造负荷中心区预留变电站站址和进出线通道,优化城市供电网络,提高城市配电网供电能力。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美丽乡村电气化建设,保障移民搬迁、新型社区用电需求。
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以争取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全面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通过采取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方式,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进一步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实行城市雨污水排水许可管理制度,加大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实现市区污水收集全覆盖。完善市政道路交通网络。建成新区华原西道、华夏南道等城市主干道,打通新区环线,消除城市主干道断头路,新建石仁坡立交桥,建设新区市一中等人流密集地区人行天桥,提升城市道路通行保障能力。提升供热供气供水能力,实现新区集中供热管网全覆盖,支持华能铜川照金电厂向耀州城区集中供热,北市区积极推进燃气区域供热工程。全面实施“气化铜川”,改造城市燃气老旧管网,提高城市供气可靠率,大力发展分散式供气设施,满足城乡用气需求,城市气化率达到80%。改造南北市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中心,提高供水水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加快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以城市主次干道、新建道路为重点,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力度,提高综合利用率。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持续提升全市质量总体水平,建设水泥质检和电动汽车车桥两个国家级检测中心,争取建设铝产品检测和耀州瓷检测两个省级检测中心,创建1个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争创省级名牌产品20个,市级优质品牌产品30个。
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以“四城联创”为总抓手,巩固提升国卫成果,积极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健康城市创建工作,以打造现代品质城市为主线,以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市容环境卫生、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城市生态景观、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加强市政设施维护改造。加快城市道路、路灯、排水、桥梁等市政设施的改造提升步伐,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布局合理、数量充足、方便使用的原则,新建一批垃圾中转站、公厕、环卫工人休息场所等配套设施,增添环卫作业车辆,提高机械化清扫覆盖率,实现环卫作业专业队伍全覆盖。强化城市综合治理。积极探索城市执法和城市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源头治理、权责一致、协调创新的原则,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
全力打造智慧铜川
构建数字城市空间。建立基本地理信息数据库和覆盖全市的宽带综合网络体系,搭建大容量、承载多业务、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传输网络,建设铜川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和数字城市网络服务基础平台,提高电子行政、城市公共管理、应急管理、公共服务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大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搭建物联网网络架构、物联网产业体系。培育“互联网+”新引擎,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更快融入到传统产业,以及零售、金融、教育、医疗、打车等民生领域,促进互联网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杨雪萍)为不断提升乡村两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日前,印台区卫计局开展了2016年农村卫生人员重点培训,培训人员为各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及全区规范化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