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丝公主》剧照
记者 尚洪涛 摄
7月30日、31日连续两晚,由西安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历时三年打造的原创舞剧《传丝公主》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传丝公主》以宏阔的文化背景,感人的丝路故事,立体的艺术视觉,纯粹的美学品质,为首都观众献上了一部传扬丝路文明精神,彰显盛唐泱泱国风的优秀舞台艺术剧目。
历史故事 领略盛唐泱泱国风
舞剧《传丝公主》讲述1300年前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国故事,以《旧唐书·西戎》《新唐书·西域》《资治通鉴·唐纪》中拂菻国与唐朝友好往来的史料为文化背景,以玄奘《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麻射僧伽蓝及蚕种的传入》的记载依据,与英国人斯坦因19世纪初在新疆和田地区丹丹乌里克遗址发现的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唐代木版画“传丝公主”相印证,生发演绎出舞剧的中心事件。故事以唐代公主李宁儿与拂菻小王子的美丽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二人克服种种磨难,公主终将桑树和蚕种带入了拂菻国,用丝绸去温暖、美丽、福祉世界。因此,唐代公主也被称为传丝公主,在当地被祀为“蚕神”。
这台舞剧通过别开生面的编织演绎和意象灵动的舞蹈语言,带领观众穿越千年,身临其境地走进唐朝西行传丝的故事之中,升华中国丝绸温暖、美丽、福祉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大文化主题,昭示“无盛唐,不传丝”的中华大国情怀。
在音乐和舞蹈表达上,舞剧音乐从日本的林谦三,中国的叶栋、陈应时等音乐家对唐大曲、敦煌琵琶曲等唐乐古谱百年来的研究解译成果中,学习、借鉴、汲取复活的唐代音乐形态,与西安鼓乐、秦腔音乐、陕西民间音乐和西域音乐元素进行交融互补,在传统与现代音乐思维的碰撞中,形成最具唐代音乐基因又有当代美学意蕴、不同以往唐代题材的舞剧音乐风格。
重点剧目 成为陕西文化名片
舞剧《传丝公主》是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陕西省委宣传部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陕西省文化厅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西安市委宣传部精品创作重点扶持项目、西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重点扶持剧目,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重点文艺精品项目,由西安演艺集团出品。
今年3月29日,《传丝公主》在西安首演后,在古城市民中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甚至出现加演多场仍一票难求的热点文化现象,而《传丝公主》这次荣登国家大剧院舞台,在演出期间还将广泛征求首都专家、学者、艺术家和普通观众的意见和建议,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精益求精全方位的深加工,进一步提升舞剧文化品格和艺术品质,打造成一部“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兼优的中国民族舞剧精品,成为丝绸之路起点陕西省和西安市一张亮丽的金色文化名片。
记者张静 实习生白丽娜 武张胜男
新闻推荐
7月31日晚,在西安舞台绝迹多年的碗碗腔折子戏重现西安舞台。由大荔县剧团演出的折子戏《金碗钗》中的《借水·赠钗·大审》和《挡马》亮相陕西省基层院团(稀有剧种)优秀剧目汇演,让古城戏迷重新...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