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吕华
西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这座城市自古以来就很讲究,那是白天看得见“终南阴岭秀”,晚上摸得着“长安一片月”;那是东西方国际商贸、人民交往、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吸引着各国学者、官员、商人、僧侣接踵而来。
今日的西安传承着“这份讲究”并力争将其发扬光大。年初,西安市提出建设承古开新、开放包容、高端优质、和谐宜居的品质西安。近半年时间,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多措并举、主动作为,西安的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宜居环境、对外开放、人民生活和政府服务等“六大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西安日新月异的变化,有了更多获得感。
品质西安建设核心是人
让每位市民过上品质生活
今年春晚,作为分会场的西安让世界领略了这座千年古都的风采,看到了西安是怎样的一个讲究城市。但是背街小巷脏乱差、车辆乱停乱放、道路拥堵等问题,影响着西安的面子。就像自己家里,打扫得不干净,客人来了一定会对这家的主人产生质疑。西安是华夏故都,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怎能让这些面子问题影响了西安的形象?城市治理是西安着力提升的品质之一,是品质西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突破口和发力点。
品质西安建设,核心是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其内容涵盖了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就是要建设承古开新、开放包容、高端优质、和谐宜居的品质西安,通过提升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宜居环境、对外开放、人民生活和政府服务等“六大品质”,全方位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真正让广大市民从品质建设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六大品质”建设中经济发展品质是基础,没有经济的高度发展,品质,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建设品质西安,西安市委、市政府始终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经济发展了,政府有了更多财力,搞发展才有底气,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公共服务和民生改善等方面,才能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业、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个人生活在西安有一种安全感、舒适感和幸福感。
早在盛唐时期,西安就是一个享誉世界的国际大都会,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流、交汇、交织,这种博大、包容、自信的文化传统沉淀为西安城市的发展基因。建设品质西安,就是要继承和弘扬“包容并蓄”的优良传统,让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都能在这座城市包容共存、和谐共生。
无论是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宜居环境,还是对外开放、改善民生,都离不开政府服务作保障。品质西安的六个方面环环紧扣,相辅相成。通过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和岗位,群众就有了与品质生活相匹配的收入。通过持续深入的城市治理,创造优美、整洁、干净、有序、文明的城市环境,才能吸引更多国内外客商企业来西安投资兴业,形成人才、资金、产业的“虹吸效应”,进而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总量规模、质量效益的持续提升。
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说:“当前,西安正处于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始终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持之以恒推进五项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品质西安建设,努力做好西安各项工作。”
“我们的市民都非常热爱生活,都期盼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我们推进品质西安建设,就是要实现发展上水平、城市更宜居、群众更有获得感的目标,真正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市长上官吉庆说。
上下同心多措并举
全力以赴将品质西安叫响做实
西安市委、市政府把品质西安建设,作为西安市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并将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
建设品质西安首先要提升经济发展品质。面对今年开局压力增大、投资持续下滑的不利局面,市委、市政府及时研究出台了“稳增长22条”“楼市新3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力促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同时通过全力抓好56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等措施,抓项目、扩投资;并抓培育、促消费,加大对电商等新型消费的培育扶持力度,出台“促旅游27条”,加快“智慧旅游”体系和重点景区建设等;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积极“从外引、向上争、朝内挖”,为西安经济发展增后劲。
另外,多种措施加快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西安市全力抓好渭北工业区和140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半导体、智能终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新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促进工业取得新突破。同时狠抓8个国家级和24个省市级服务业试点聚集区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同步提升,加速服务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农业提质增效“五大工程”,加快推进“一区三带七板块”建设,新认定市级园区20个,培育家庭农场49家,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开展城市治理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三五\’开局的第一件大事”和“品质西安”建设的重要突破口。西安市梳理出了市容环境、治污减霾、城市运行安全等3个方面12项重点工作,大力整治市容市貌和城市环境。同时市政府成立了10个督查组,不定时、不定点进行明察暗访,每季度通报情况,并制定出台《食品摊贩临时摊群点管理暂行规定》等多项规范性措施,持续用力,狠抓落实,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获全胜不收兵。
借助“两学一做”的强劲东风,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发展环境这个重点,西安市通过正向激励、反向倒逼,让干部凝神聚力抓落实、让工作提速增效上水平。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设了“问政时刻”电视直播节目,着力用监督传递压力,让压力推动执行,倒逼部门改进工作。围绕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创新开展“千人亲商助企”活动,对1500户企业和项目单位进行“一对一”“零距离”服务。
品质西安建设不是政府“唱独角戏”和“单打独斗”,需要每位市民参与其中,全市上下同心、同向、同力,各个方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将品质西安叫响做实,让每个人都过上讲究的生活。
经济运行平稳人民福祉持续增进
品质西安建设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
讲究的西安人,有着自己的执念,那就是绝不凑合。
上半年,西安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基本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684.93亿元,分别高于全省和去年同期0.8和0.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5位,较去年同期前移5位。主要呈现六大特征:
一是投资增长实现“扭负为正”。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4.42亿元,同比增长1.4%,终结了西安市投资16个月负增长的不利局面。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势强劲。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43.9%,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5个百分点。
三是新型消费蓬勃兴起。全市限额以上企业网上零售额增长76.5%。健康、养老、体育、信息等新兴服务业态快速发展,其中,体育产业增长63.4%。
四是“双创”工作彰显活力。新增各类众创空间40家、入孵企业和团队52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67万户,同比增长13.96%,成功获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
五是房地产去库存效果明显。累计销售商品房11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8%;商品住房待售面积1893万平方米,较去年底减少3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8%。
六是财政收入和就业持续平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2.67亿元,增长11.1%,较一季度提高4.2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6.6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68万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60.2%和121.0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5%。
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不利形势下,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能拿到这样一个不错的“成绩单”,与市委坚强领导、及时研判和全市上下综合施策、主动作为是密不可分的。
在提升政府服务品质方面,围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激发市场活力两个重点,取消和调整了105项行政审批事项,将涉及项目建设的11个审批环节的办理时限,平均压缩了50%以上,对“非行政许可审批”不再保留。编制完成市、区县(开发区)两级权责清单,并向社会公布。
西安围绕“新起点”建设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西安港建设步伐,“陆路联运、陆海联运、陆空联运”的立体化开放大通道基本形成。加快西安领事馆区建设,4座统建馆主体封顶。“长安号”货运班列提高至每周三班,上半年共开行67列,并首次实现满载回程。
上半年,西安城市综合承载力明显提升。全市完成城建投资210. 6亿元,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尤其是地铁建设方面,今年安排包括地铁三号线、四号线、五号线一期、六号线一期、一号线二期以及地铁一、二号线一期增购车辆及配套扩建、六号线二期及九号线等8个地铁建设项目,年计划投资100亿元。截至6月底,地铁投资完成年度计划的54.6%,特别是3号线已全线“电通”,进入运营前的最后调试。
讲究的西安人要的是白天看得见“终南阴岭秀”,晚上摸得着“长安一片月”。西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启动实施“美丽西安·绿色家园”行动,387个园林绿化景观提升项目已完工136个,正在施工65个。高标准完成经九路、绕城高速曲江出入口等47项绿化工程,新建、改建绿地广场43个。同时深入推进秦岭保护、八水润西安等重大生态工程,创森工作通过省级综合评定,涝河渼陂湖生态修复启动实施,上半年完成造林2.59万亩,新增湿地6677.2亩,渭河西安段南岸124公里堤顶路全线通车。
今年以来,西安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各项民生指标却逆势上扬、全线飘红。上半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90.06亿元,增长10.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9%。其中今年确定的10大类50件惠民实事和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实现农村低保线和扶贫线对接并轨,进一步提高了道路清扫保洁人员福利待遇。另外,启动实施70所学校“全面改薄”和102所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任务,中小学“校校通”全覆盖完成年度任务的99%。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新农合筹资标准较去年提高70元,达到每人每年570元,其中政府补助440元。
一项项措施的有效落实,才迎来了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才使得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城市环境、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一个个数字见证着品质西安建设中日新月异的变化。正是讲究的西安人才让西安更加讲究,品质西安建设让千年古都换新颜,每一位市民有了更多获得感。
新闻推荐
《光明日报》关注西安市调结构转方式 向创新要活力 ——西安高新区科技引领经济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詹媛张哲浩古城西安,绝不只有汉唐余韵,这里还充盈着“向创新要活力”的勃勃生机,位于西安市西南的西安高新区就是这里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相较沿海地带,在内陆发...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