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政协生态修复治理主席协商会侧记
□ 记者 王万斌
“生态治理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政治工程;是大西安建设的需要,也是咸阳市民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提升的需求。"在7月26日咸阳市政协就“嵯峨山、九嵕山生态修复治理情况调研报告"召开的专题主席协商会上,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贺书田如是说。
嵯峨山、九嵕山均位于“渭北旱腰带"地区,涉及三原、泾阳、淳化、礼泉、乾县和永寿六县。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生态坏境非常脆弱,特别是过去几十年对石灰岩矿的无序开采造成的“生态硬伤",让“旱腰带"的生态恢复之路异常艰难。为了进一步了解嵯峨山、九嵕山生态修复治理情况,根据市政协年度协商工作安排,7月19日至20日,咸阳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会同市环保、国土、安监、林业等相关部门,在市政协副主席曾广中带领下,深入泾阳、淳化、礼泉三县,就嵯峨山、九嵕山生态修复治理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
调研中,委员们不顾道路泥泞,不顾山路崎岖,先后深入泾阳县嵯峨山生态恢复试验段项目、泾阳县龙源村国家级小流域治理示范项目、淳化县石桥镇鱼车山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项目、淳化县咀头村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礼泉县九嵕山生态治理项目及礼泉县林果示范园基地建设现场,通过实地视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听取基层建设单位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委员们了解到,近年来,咸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生态治理工作,提出了生态优市发展战略,坚持铁腕整治,并提出了“中部‘旱腰带’地区开山采石专项整治和环境治理恢复工作"三年计划,切实推进生态治理。经过不断整治,无序开采的局面已得到有效控制,仅泾阳一县,采石企业已由原来的143家,逐步压缩整合到18家。在大力整治非法开采的同时,全力实施退耕还林、天保、三北、绿色通道、千里绿色长廊等大批林业工程,使得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观念的转变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的改变,还体现在发展理念的转变。在此次调研中,泾阳县龙源村国家级小流域治理示范项目和淳化县咀头村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成功经验,让委员们眼前一亮,因为他们都通过生态治理,让百姓在生态治理中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奔头。
位于嵯峨山下的龙源村,十多年来坚持小流域治理和山川绿化,现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小流域治理示范园区"。龙泉公社是该村依据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打造的旅游项目。据市政协常委、龙源村党支部书记、龙泉公社“社长"刘炜介绍,目前,整个公社综合治理区有效面积1.5万亩,其中经济林6000余亩,生态林区8000余亩。公社以朴素淡雅的山村情趣为风格,以自然山水为本色,目前已形成集餐饮、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养殖、种植、科普教育等22个项目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去年5月正式开园,全年共接待游客260万人次,营业额达1.96亿元。此外,村上还结合***,通过结对帮扶、产业支持、教育培训及提供就业岗位等形式,(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记者李鹏实习生袁晶晶几分钟前还是佳肴,几分钟后就成了垃圾。由于饮食文化和聚餐习惯,过量的餐厨垃圾成了中国独有现象。加上处置方法不当,这些餐厨垃圾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潜...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