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连载四十四———第四章“我”的自觉与文学的自觉五、蛰居乡村的写作生活

来源:阳光报 2016-07-07 21:39   https://www.yybnet.net/

2010年。西蒋村老屋。与哥哥陈忠德。

1991年初的一个早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早间新闻联播中公布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结果,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名列榜首。这天上午,陈忠实从乡下赶到西安市北大街参加陕西人民出版社的一个座谈会。由于路远,他晚到了一会儿,坐在路遥旁边。身旁的路遥正在发言,路遥那边是评论家李星。李星见他来了,隔着路遥将早晨刚听到的消息告诉他。陈忠实早上走得急,没有听广播,听到这个消息,他说:“这是大好事。”李星问他:“你的长篇写完了吗?”他回答:“还没有。”李星说:“几年了,你躲在乡下都干了些啥,咋还没有完?”他说:“不急。”停了一会儿,路遥还在发言,李星又招手让他俯过头来说:“今年再拿不出来,你就从这七楼跳下去。”陈忠实没有说什么。直到1993年,《白鹿原》火了之后,陈忠实才几次旧话重提:“李星让我从出版社七楼跳下去,心急我了解,但我是不以为然的。自己还不满意的作品,匆忙拿出来又有什么意思?只能是又多了个印刷垃圾。”

陈忠实当了专业作家蛰居乡间写作的十年之中,最初是一家六口都住在农村。他的妻子和子女户口迁往西安之后,陈忠实和妻子基本住在农村。后来,老母亲陪着陈忠实的大女儿陈黎力在城里读书,二女儿和小儿子在中学寄宿读书。1991年深冬,在西安城里陪陈黎力读书的老母亲双腿因老年性病变,行走不便,无法支应买菜做饭的家务,妻子王翠英就进城代替老母亲,原下的小院便只剩下陈忠实一个人。陈忠实依然投入地写他的《白鹿原》,生活自己料理,自己打火做饭,洗锅刷碗。为图方便,王翠英走的时候给他擀下并切好一大堆面条,陈忠实吃饭时只需把面条下到锅里煮熟就行了;还留下不少的馍,饿了在火炉上把馍烤得焦黄,陈忠实感觉味美无比。得着空闲,王翠英还回来给他送馍,同时再擀些面条。王翠英如果太忙,陈忠实便赶到城里家中,再背馍回原下。陈忠实感慨,自己与背馍结下了不解之缘,少年时为读书从乡下把馍往城里背,中年时为写作又把馍由城里往乡下背。

1991年农历腊月,王翠英最后一次回原下给陈忠实送面条和蒸馍。临走,送妻子出小院时,陈忠实说:“你不用再送了,这些面条和馍吃完,就写完了。”王翠英突然停住脚,问:“要是发表不了咋办?”陈忠实没有任何迟疑,仿佛考虑已久地说:“我就去养鸡。”王翠英没有再说话,转身出门,进城去了。

陈忠实给妻子说的长篇小说如果发表不了他就养鸡,不是一句随便说的话,还真是他的一种深思熟虑。《白鹿原》已经写了四年,到了这一年的冬天,已经接近完成,胜利在望了。但是,有一个问题,陈忠实不能不认真考虑,那就是出版的可能性。用他的话说,他很清楚,他“弄下了一个什么”,在当时的文学环境里,能不能出版真是一个谁也说不准的问题。陈忠实就得从最坏的方面着想。他暗自决定,假若不能出版,不管是因为作品本身不够出版水准,还是因为出版政策的原因,他都不会继续过以写作为专业的生活了。专业作家已经当了整整10年,已经摸上50岁了,年过半百,就算老人了,写出的长篇小说出版不了,一个专业作家就得考虑自我调整。靠写作过不上像样的日子,那就以养鸡为专业或者说主业,而把写作只当一种爱好。

人都有思退路的时候。退路已经想好,陈忠实的心态反而更为沉静了。

乡村十年,除了创作《白鹿原》,他创作上的其他收获也是不小的。这十年中,他出版了六本书:

1982年7月,短篇小说集《乡村》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印数:3000册。定价:0.66元。这也是陈忠实出的第一本书。

1986年6月,中篇小说集《初夏》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印数:3400册。定价:1.95元。

1988年4月,中篇小说集《四妹子》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印数:5460册。定价:3.50元。

1991年1月,文论集《创作感受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印数:1500册。定价:3.15元。

1991年1月,短篇小说集《到老白杨树背后去》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印数:4600册。定价:2.70元。

1992年10月,中篇小说集《夭折》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印数:1000册。定价:4.75元。(未完待续)

邢小利著《陈忠实传》,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定价:39元。

新闻推荐

雁塔交警进行夏季安全大检查

阳光讯(王华王晓玄记者张允铎)为进一步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夏季安全大检查的文件要求,加强重点企业源头管理,7月5日,西安市交警支队雁塔大队安监中队召集辖区五类重点企业负责人召开会议,传达支队、大队相...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连载四十四———第四章“我”的自觉与文学的自觉五、蛰居乡村的写作生活)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