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超正在进行专业课实习
受访者提供
“幸好有‘援计划\’,才让我有了进入大学的机会”。一年前,庞超通过“援计划”资助顺利进入西安理工大学就读。回想当时,庞超激动地说:“‘援计划\’给了我新的希望,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我在人生迈向梦想新台阶的关键时刻,没有因贫困而放弃。”
“援计划”帮他实现梦想
今年21岁的庞超出生在灞桥区,2009年父亲因病去世,家里只剩下母亲一人抚养他和两个姐姐。“父亲还在世时,家里就很贫困。父亲病重后,家里又欠下了巨额医药费。”庞超回忆彼时的困境时说,2014年他首次参加高考失利后,在复读与直接打工两个选择中纠结。
庞超说,为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早在读初三时就开始利用假期时间在外打工,发过传单、当过服务生、去超市上过班、还帮妈妈摆过摊、回家干过农活。后来,为了母亲,庞超仍然不愿放弃自己当工程师的梦想,决定开始复读,母亲到处借钱为他凑齐了复读学费。
2015年,庞超顺利考入西安理工大学。“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我正在家里晾晒麦子,拿着录取通知书心里五味杂陈,录取通知书对别人来说是一份希望,对我的家庭来说,却是一种负担。”庞超告诉记者,他的二姐考上大学后,因为拿不出学费就辍学了。在短暂的喜悦之后,庞超一家人陷入了烦恼之中,全家人的收入无法承担一个大学生的学费。
一次偶然的机会,庞超在报纸上看到了本报“援计划”项目,这让正在为学费发愁的庞超看到了希望,庞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填写了信息,没想到真的得到了受资助的机会。
会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如今,庞超进入大学学习已经一年多了,专业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大学生活对庞超来说是丰富多彩的,他遇到了知识渊博的老师,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庞超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进入大学后,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名工程师的梦想。”
庞超说,他越来越认识到做好专业基础的重要性,也促使他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在课余时间,庞超经常泡在图书馆,阅读喜欢的书籍,弥补在知识上的不足,“我觉得大学真是人生的‘三味书屋\’。”
记者了解到,庞超还加入了轮滑社等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我学习到了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庞超坦言,上大学之后自己的视野开阔了很多,性格也发生了不少变化,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没有忘记“援计划”公益助学活动对自己的帮助,他始终记得,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还有一群社会爱心人士在背后默默支持着自己。
如今,庞超的家庭经济状况稍微有了改善,在周末或课余时间,他都会去做兼职,补贴花销。庞超很孝顺,农忙时,他都会抽空回家主动帮妈妈干农活,承担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援计划”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帮助很多孩子有机会去实现梦想,让他们懂得感恩、回报社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庞超说,“我就是这些孩子中的一员,我会努力学习、实现梦想,将来回报社会。”
记者任娜 实习生李海玉 郑尧
特别提醒
贫困新生可通过三种方式申请资助
由西安市慈善会、西安晚报、西安真爱投资集团联合举办的2016年援计划真爱慈善助学活动正在进行中。主要资助本市范围内2016年参加高考被国家统一录取的二本以上,家庭困难无支付学费能力,品学兼优的贫困新生。
以下四种情况之一优先推荐: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残疾及少数民族学生;单亲家庭子女和孤儿;经民政部门确认的享受城乡低保之外的家庭困难新生;因天灾人祸等特殊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新生。已接受民政或其他部门资助的大学贫困新生不再重复资助。
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及时报名申请:
电话报名:拨打本报热线88229999;
微信报名:关注晚报微报(微信号:xawbwb)并留言报名;
邮箱报名:chenghui@xawb.com
报名时请注意,留下受助人姓名、联系方式、高考成绩,以及家庭简要情况和地址。
新闻推荐
教育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发展会给教育带来相应的变革,而教育的变革必然会转嫁到教师身上。对于以传播文化和培养幼儿为使命的幼儿教师而言,教师的教育智慧、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