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二江在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做火焰传播可视化实验记者 窦翊明 摄
传统化石燃料资源有限和大气环境日益恶化是全球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内燃机消耗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资源,已成为石油燃料的主要消耗体和大气污染的主要贡献源。内燃机清洁燃料基础燃烧理论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作为中国内燃机学会“史绍熙人才奖”获得者,胡二江博士一直致力于内燃机替代燃料的基础燃烧和发动机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部分研究成果获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因热爱而追逐自己的梦想
胡二江博士从2001年9月进入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学习,2005年7月获得学士学位,同时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本校硕博连读,师从我国著名内燃机燃烧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佐华教授,2010年7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在2008年10月到2009年10月期间,胡二江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在日本庆应大学留学一年,跟随日本内燃机燃烧学专家饭田训正教授学习。攻读博士期间一直致力于天然气掺氢的基础燃烧和发动机应用研究,通过开展燃料的着火特性、火焰传播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指导天然气氢气在发动机上的应用。
“多年以来,内燃机应用研究与燃料基础燃烧研究之间存在脱节,未能有机地结合,对燃料基础燃烧的研究和认识存在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燃烧基础研究成果指导内燃机的研究与开发。而内燃机清洁燃料基础燃烧理论研究恰恰是解决大气环境日益恶化的关键手段之一,所以我对这个研究方向非常感兴趣。”胡二江对记者说。
留校任教积极投身科研工作
作为2010年的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和2010年的陕西省优秀毕业生,2010年7月,胡二江毕业后留校在能动学院汽车工程系任教,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工作。目前以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3项和若干横向课题,作为学术骨干参与973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胡二江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共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1篇,其中国际SCI论文30篇,核心期刊论文11篇。论文发表在燃烧学顶级期刊《Combustion and Flame》和能源类著名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Energy and Fuels》《Fuel》等期刊上。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个人H因子为13,论文总SCI他引584次,共有3篇第一作者论文曾入选ESI Top Papers。获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三)、2014年中国内燃机学会史绍熙人才奖、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和2010年吴仲华优秀学生奖。
研究方向对节能减排有重大意义
胡二江注重实验研究、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在内燃机替代燃料发动机应用和基础燃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利用激波管台架、燃烧弹台架、高速纹影摄像系统结合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了内燃机低碳燃料的燃烧基础特性和发动机应用研究。
每周五下午是团队的例行学术交流活动时间。一直以来,胡二江都要求学生用英文撰写汇报PPT,“锻炼他们的英语思维,对参加国际会议有潜移默化作用。”胡二江希望学生们有更好的自我展示平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全方面、多素质发展,“这是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要让他们自信地展示研究成果。”
“当今,我国节能减排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发展新能源,另一条是传统燃料的高效清洁燃烧及清洁替代燃料的应用,两条道路同等重要。未来团队的发展方向将是低碳燃料的基础燃烧研究和发动机应用。”胡二江对记者说。 牟荣荣
新闻推荐
7月22日,第六届“三创赛”全国总决赛成果对接高峰论坛成功举行,活动由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竞赛组委会、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西安新丝路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共同主办。本...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