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开一张西安市地图,总会被西安城区东部、距城市中心不足15公里的一大块浓重绿色所吸引,曼妙青山与蜿蜒灞河,全面助力灞桥区打造生态宜居新城区。
近年来,灞桥区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城区总目标,大力实施生态优先和项目带动战略,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尤其是灞桥区发挥自身在交通区位、山水景观、人文历史资源上的优势,突出生态人文特色,注重文化建设,并将文化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新高地。
依托得天独厚生态优势 打造市民运动休闲首选地
“八水绕长安,灞桥居其三”。灞桥区有浐、灞、渭三条河穿境而过,区内有共计60余公里的滨河生态长廊和13.4平方公里水面,森林覆盖率达到50%,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超过国家级生态城区标准。世博园景区、欧亚论坛永久会址、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全省最大的开放式生态公园——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均坐落其中。白鹿原内自然环境优美,有鲸鱼沟、樱桃谷等自然风光,是俯瞰西安城市风景的绝佳平台,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
近年来,灞桥区充分发挥洪庆山位于主城区的地理优势,打造地区自然生态优势特色,吸引更多市民走进洪庆山,共享秦岭保护成果,体验自然生态之美。洪庆山槐花节、樱桃采摘季、山地自行车赛,已成为洪庆山独具特色的三大节庆活动。
洪庆山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灞桥生态湿地公园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白鹿原樱桃采摘节被评为“陕西省十大魅力节庆”之一,并荣获“中国节庆产业金手指奖”。
便捷交通尽显区位优势
为经济发展提供“动脉”支撑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灞桥的发展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依托着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灞桥地处陕西省米字型干线公路中心,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最重要的交通节点之一。坐拥京昆、连霍等5条高速公路与312、108、210国道及101、102、211省道等多个交汇点,区域内有已建成的地铁1号线和在建中的3号、5号、6号四条地铁线,从灞桥区到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港仅需20分钟,“航空一日交通圈”已辐射全国各地,“高铁两小时交通圈”辐射周边多个省会城市。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大核心平台,形成了以中亚班列“长安号”、“西安港”一类陆路开放口岸。
而位于西安主城区东部的灞河新区,更是交通畅达,凭借显著区位优势,打造半小时交通生活圈。无论您是到灞河湿地、纺织城艺术区休闲娱乐,抑或是到灞河新区工作、学习、从事商务活动,从西安不同方向选乘不同交通工具均可在半小时左右到达这里——灞河新区正在成为人们生活宜居和投资置业的新选择。
独特人文资源禀赋
造就城市深厚文化底蕴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筑就了灞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魅力。
千载闻名的关中八景之“灞柳风雪”、“骊山晚照”;悠久的半坡陶器;灞桥文字;汉刘邦驻军霸上,唐太宗迎马长乐坡前;传承不断的纺织文化以及驰名中外的白鹿原文化……这些,都发生在灞桥这块神奇的土地,构成了灞桥独特的区域文化特征。
灞桥区境内有文物点35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境内有半坡遗址、老牛坡遗址、汉文帝霸陵等历史人文资源,还有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鲸鱼沟、灞桥生态湿地公园、白鹿原等自然风光和人文山水,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构成灞桥特有的韵味与风姿。这里更是人才辈出、钟灵毓秀作家陈忠实,艺术家王西京等,都是这方水土养育的杰出代表。
文化是一个区域发展的灵魂,文化旅游产业是灞桥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灞桥的文化、生态优势也正在逐步显现,也必将给市民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文化旅游新体验。 文/王彩玲 刘丽萍 王佳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关颖)昨日,由团市委,西安志愿者协会主办的2016西安“小葵花”首届爱心夏令营活动顺利闭幕。在四天的时间里,37位“小葵花”体验了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参加此次西安市首届“小葵花...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