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诗中刻画出了大宛天马神速与挺拔的形象。杜甫诗中的骏马便是从2000多年前的汉代“文景之治”时期到如今,在丝绸之路上奔驰了两千多年的西域大宛汗血宝马,它一直是中国人的追求与珍爱,并谱写了许多丝路传奇故事,这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就是汉文帝退还千里马的故事。
“文景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汉唐盛世的第一个巅峰,而汉文帝刘恒就是“文景之治”的开创者,而以德治国、节俭倡廉是这一时代的特征。汉文帝对外维护睦邻友好关系,对内倡导廉洁,反对腐败。文帝时,皇宫内的生活十分节俭,太后及宫内所有人员衣服没有增添,帷帐不施文绣,文帝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禁止收受礼品。由此,国家兴起廉洁之风,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净化了社会风气。汉文帝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在给自己修建位于西安白鹿原的霸陵时,下令全用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 反对厚葬,不起坟,厉行节省。
《资治通鉴》记载了汉文帝退还进贡宝马的故事:汉文帝在位的时候,一次,有人向他进献一匹可以日行千里、飞驰如电的千里马,汉文帝看到这样漂亮的千里马,十分喜爱。但是他说:“我在出行的时候,有仪仗队的旗子在前面引导,后边又跟着负责保卫的武士车队。即使是出去巡视的时候,也不过一天走五十里就停下来;出征行军,一天也不过走三十里就停下来休息了。我骑着这样的千里马,独自一人跑在前面,要往哪儿跑呢?”于是下诏令,拒绝接受这匹宝贵的千里马。
这道诏书被誉为中国历史上倡廉第一诏,在历代王朝中,官场廉洁之风的兴衰是江山能否稳固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故钱时在《两汉笔记》中又赞:“人主之好恶,风俗之枢机也。文帝始即位而却千里马,天下闻之,孰敢有不正伺吾便者哉。”汉文帝刘恒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社会风气,昭示廉洁于天下。他开创的文景之治使汉代社会风气大为好转,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稳定富裕国泰民安的盛世。今天,古都西安的龙首原上,渭河之滨的广阔土地上分布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等开发区,这里的街道,分别被命名为文景路、文景一路至文景十二路。这既承载着我们对辉煌历史的记忆与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是我们对重振汉唐雄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付垚)记者昨日从西安铁路局了解到,为进一步方便旅客出行,从9月22日起,西安至库尔勒K169次列车延伸至阿克苏,西安至奎屯的K679次列车延伸至伊宁。自8月2日起,宝鸡至阿克苏K1661次列车运行...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