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君诗作书法赏析
李剑君先生(左)和著名作家陈忠实在一起
李剑君简介
李剑君,男,汉族。1962年9月出生,祖籍山东。现为陕西省和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诗词学会会员。工作之余,不辍对国学传统文化的学习,寄兴诗词曲赋、逸情琴棋书画。尤好对《红楼梦》的研究,已有多篇论文、诗作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其中《红迷赋》被收编入《中华辞赋百家赋选》(新华出版社出版)。20余万字的“《红楼梦》笔法八十种——把玩《红楼梦》"也已杀青。
黛玉
琼霄洞境有仙乡 ,性自空灵泪自汪。
锦袋囊花挺独秀,素毫题咏睇谁狂?
蓑衣堪护心扉暖,鹤氅难推世态凉。
啼血杜鹃化蝶去,千年放眼亦情殇。
宝钗
晴姿雨态百玲珑,迎迓随分张大风。
蟹羹膏浓还索味,椿荫繁茂又栖桐。
伤心空炼娲皇砾,收泪愁看嫠女宫。
精卫填渊博声远,北溟何奈水难穷。
宝玉
英姿飒爽等闲郎,不爱戎装爱绣装。
幽约西厢通腑曲,掖挝汗帊领笞疮。
狂疏喜怒恣胸意,腾跃行奔由马缰。
惜朵护花真使者,乱情叛世好魔王。
元春
牡丹园里沐风霜,未绽先着一段香。
移驻敢违堂上意? 合开悉仰洛阳王。
身投罗殿故亲远,梦锁绡屏更漏长。
富贵荣华云雾散,徒留大易演圆方。
凤姐
脂粉堆中别样精,笑嬉怒骂任纵横。
铿锵营垒凭夺帜,温软香帏不让情。
蛾惯扑灯必受毙,鱼频食饵几逃生?
《春秋》再续无奇志,贼莾英雄一路行。
晴雯
孑孑菡萏本庸庸,移入春园增媚红。
灵巧风流惭矫燕,骜桀不驯恼东风。
博欢撕扇幽王叹,连理补裘苏蕙惊。
抱憾绵绵圆月恨,教遗祭诔恸苍穹。
袭人
拢心拥向芳亭坐,邀宠允得玉殿行。
诲教故张慈母意,护呵潜寄茑萝情。
闲池停水难留月 ,信雁归南不恋虹。
天秤有衡何昧昧,大寰无我岂蝇营?
平儿
天资聪秀善德渊,傍虎伴狼犹处安。
不慕青云登上景,耻依威主呈强颜。
甘甜苦辣自度味,贵贱亲疏俱遣欢。
多少是非直曲事,一从心尺剪斜端。
鸳鸯
只详名谓认决难,戏水禽儿偏喜单。
借约松竹撑骨气,倩来兰桂妆容颜。
信忠凭可托符印,刚烈直逼淫刃弯。
荫护他人恩爱事,马嵬哀曲自独弹。
司棋
生来顽劣性难收,揭地掀天若比猴。
深府高门捣膳舍,荒林野浦做风流。
爱神不与檀郎会,情鬼斫夺痴女头。
可叹烈贞俱是半,孔门续志正堪愁。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巴尔扎克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
具有特别意义和非凡价值的文学作品,往往取材于内蕴深邃的社会局部。成书于清乾隆朝的《红楼梦》,描写叙述了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一个反映复杂人性的悲情故事。在传承着前代优秀典籍和小说叙事特点的同时,《红楼梦》创新了前所未有的表现方式。作者高妙的才思,在结构情节、人物塑造、行文语言、思想隐喻等方面得到了完美体现,加之展现在书中的作者无所不知的学识范畴,使得《红楼梦》呈现出了众多古典小说并不具备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作为一部极具思想深度的人情小说,《红楼梦》所述人物,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特征。除去个人性情特征之外,书中不同地位、不同角色的主要人物的各色命运,源于深深地扎根封建社会的政治气候、意识形态、伦理纲常,又代表和反映着封建社会的变迁特征和终极走向。尽管它是一部小说,却是今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窗口。
红学研究专家李剑君在文学和书法方面的研究造诣颇深。也许早期对于《红楼梦》的涉猎仅是出于阅读喜好,成熟之后的李剑君对于全书和人物的感悟则夹杂着自身不断升华的人生经验。这部注定是读者不到一定年龄则看不透的伟大作品,给了李剑君人文精神寄托的寓所。优秀的作品总是让人每读一遍就会获得新的发现,李剑君手中的《红楼梦》即是如此。他通过作者每一个潜心创作的文字,读懂了中国的那段历史,看透了那段历史表象之下的本质,也领略到了人性之复杂、个人命运在社会潮流中的无奈。可以说,《红楼梦》给了他思想上的启迪和境界上的升华。
李剑君对《红楼梦》的研究数十年如一日且收获良多,这从他所作的十首《红楼梦·人物吟》中轻易地便可感受到。在《人物吟·黛玉篇》中,他感慨道,“琼霄洞境有仙乡,性自空灵泪自汪。锦袋囊花挺独秀,素毫题咏睇谁狂?蓑衣堪护心扉暖,鹤氅难推世态凉。啼血杜鹃化蝶去,千年放眼亦情殇。"厚积薄发、脱胎升华于原著的诗作,再现了林黛玉的人物性格和命运,更增添了悠远的意境和艺术的美感,体现出了诗作者不凡的文学修养。
带着对《红楼梦》全书思想、人物、人性、艺术水准的深刻感悟,李剑君用书法展现出了另一个美学视觉的《红楼梦·人物吟》。对于美术作品创作的道与术的精准掌握,使他以飘逸洒脱不受羁绊的笔法,在隐形布局的整篇安排中行云流水地书写。他塑造出的那种自然的美感,令人赏心悦目。书法本身即是反映生命的艺术,在李剑君的笔下,他又赋予了书法美学展现人物性情与命运的意义和特点。
无招胜有招,是武术里的一种高超境界。无招并非先天即是,而是对所有套路熟练掌握后升华出来的一种功力。观赏李剑君的书法,往往让人觉得他在书法领域做到了无招胜有招。从多幅作品来看,他的书法没有特殊的标志,不会让人领悟到是脱胎于某一派的结果,却在整体艺术效果上充满了张力和意蕴,显现出劲挺流美、遒媚高雅、清丽秀美的特点,而且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韵味。可贵的是,无论是从布局、对比、笔法任意一个方面去感受,他的作品呈现出的是浑然天成无雕饰的意境。一眼看去,作品中从整篇到每一个细节均是严谨而纵逸,笔画精到细腻,点画爽健,内藏筋骨,流美于外,严谨简静,体态妍美,意韵高远,情蕴其间,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从整体上使人受到感染。可以说,他的手法,是另一种层面上的大象无形。
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曾国藩说:“习字贵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多年来,李剑君在浸泡于国学传统文化中的同时,把习练书法当成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他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艺术风格,赋予了书法以全新的艺术内涵。带着对人生的感悟,他在书法这一“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中找到了现实之外的世界,并且自得其乐。弘一法师说:“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李剑君勇于挑战自我,敢于创新立异,对现代书法的习练有着独特的体悟,并且扎根于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凭借自身深厚的功力创造出了脱俗的杰出作品。
文化具有无微不至的渗透力和塑造力。伴之对于红学的热爱和潜心研究,李剑君的书法境界、艺术直觉不断地提升着层次,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方家的喜爱。一般来说,美学修养和文学水平往往独立存在,而在李剑君的灵魂深处,他们汇通于某处关键,那是艺术通感的源泉所在。
新闻推荐
——省政协“科教企业融合发展"月度协商座谈会筹备工作综述□记者唐冰6月8日上午9时,距离计划召开的省政协“科教企业融合发展"月度协商座谈会还有12天...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