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军礼
6月20日,教科企业融合发展月度协商会议召开。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参加协商的除了政协委员等参政议政主体外,网友们的声音也在会上得到了展示,形成线上线下、场内场外互动的新局面。
20条网友留言参与协商
此次月度协商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尤其是线上线下共同合作,网友委员一起头脑风暴,最终碰撞出建言献策的新火花。
5月10日开始,西部网在民生热线、官方微博上开设意见征集窗口。协商会议上,20条精选留言集结呈现。
网友“霾霾我们不约不约"说道:陕西虽是科技大省,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没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相较于北上广,我们很多方面仍显落后。如何实现新技术在陕西更快推广、应用,这是个问题。
网友“咻发发"也有同感:陕西是科研大省,我们拥有许多高精尖技术,但市场上很难看到陕西制造的精密产品。
正如网友所说,陕西科技成果大量涌现,但转化率只有20%左右,甚至于许多成果在外地得到转化,在本地从未开花结果。成果束之高阁,以及“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现状维持已久。
合作机制亟待革新
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科教企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融合双方各抒己见。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严俊杰指出:政府、高校、企业对科技成果认识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已出台政策可操作性不强,横向项目属性不明确等,都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的“病症"所在。
宝钛集团党委书记王文生则表示,除了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形式单一之外,另一个制约因素是:在传统国有企业,产学研合作依然沿用传统模式,即依靠与科研院所、高校间的关系和感情维持合作。这种合作机制已不能满足目前现状,但未能及时革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成果的产出效率,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
此外,企业在科技成果需求方面,没有求贤若渴的态势。尤其是小微企业,科技含量低且对科技成果需求不旺盛。省九三学社副主委赵力强认为,企业家缺乏冒险精神、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创新风险大等原因,共同构成了难以突破的瓶颈。
网友“佛祖笑了"表示: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转化,我觉得还是科研导向不接地气所致。
向中小微企业发力
“科技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加强中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是省政协委员张玉明的主张。
因此,张玉明建议,加大中试宣传,尤其是对于没有建设中试基地能力的小微企业,政府应该扶持补贴。目前,行业细分已经到了空前阶段,而中试也应该根据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规范和要求。
省政协委员武永义也把目光放在了中小微企业身上,以求拓宽科技成果的覆盖面。因而,他提出了专为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的“科技创新券"建议。“科技创新券"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采用,且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13个省市已有试点。
因此,武永义说:“‘科技创新券’的核心是政府向中小企业发放,中小企业再用其向科研服务机构购买成果和服务(包括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科研服务机构再持‘科技创新券’到政府部门兑现。"
网友“新知-发觉点滴常识"也建议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重点解决我国重大关键技术创新链的中间瓶颈制约,形成科研促进产业创新、产业支持科研发展的正反馈效应。
副省长姜峰最后表示,政府将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让教科企业融合成为陕西“2025行动计划"的有力抓手。
新闻推荐
省政协机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省政协主席韩勇在为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讲党课时强调践行延安精神争做合格党员省政协主席韩勇为机关党员干部讲党课现场记者杜静波摄本报讯(记者杜静波)6月2...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