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中的西安轨道交通技工学校
杜启进校长
机器人项目校企合作单位负责人合影
班主任研讨会
升旗仪式
高铁模拟综合实训舱
火车机头实训基地
新生军训合影
学生认真听讲
学校义工志愿者
西安轨道交通技工学校是一所特色鲜明、设施先进的轨道交通类专业学校。学校专门为铁路系统培养输送工匠型、实用型的高素质人才,满足了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铁路人才的需求。学校地处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核心区域,占地300余亩。借助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西咸一体化建设进程,学校因地制宜紧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互联网+"行动等重大战略布局,从专业建设、学术交流、学生管理到人才培养、实习就业各环节,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育运行体系。
技能人才与轨道交通人才是市场的刚性需求
按照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国家铁路局在组织开展相关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初步思路。“十三五"仍然是铁路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铁路发展将紧扣国计民生,着眼发展需要,深化改革开放,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突出以中西部铁路、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为重点的铁路建设。
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投入,推动了各地城铁建设的飞速发展。陕西省作为西部大省,城铁、地铁更是处于如火如荼的建设阶段,目前,陕西高速铁路规划及在建项目总里程为1400公里,投资总额约1500亿元。西安将成为全国性的铁路枢纽中心。
目前,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攀升,“机器人代替人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但是,大量的机器人还是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来操作、维护、保养,因此,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也为机器人行业的服务人才培养和就业创造了机会。据了解,工业机器人专业高级操作、维护人才年薪30万还难以招到。这为技工院校调整发展思路和专业设置提供了导向。
考上名牌大学,是很多学生和家长一直追求的目标,然而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现实中仅靠学生在普通大学学习的理论基础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工作实际的要求。与大学生求职屡屡受挫,数十人抢一个岗位形成反差的是,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在铁路工程和服务领域,大量的人才缺口急需弥补,轨道交通人才呈现出了一种供不应求的局面。
选择决定未来,思路决定出路
选择决定未来,思路决定出路。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只有真正有利于自己长期发展的观念,才是最应该坚持的。传统的思想意识,有些是符合现实需求的,有些却有悖于自身天赋的挖掘与开发。生活最讲究实际,虚荣、好大喜高的心态会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大学生就业难,其中很大的因素是父母没有为孩子选择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能力和眼光的因素,但是如果有机会使孩子步入全面成长且前途光明的学校而错失机遇,那就尤为可惜。
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实际出发,交通事业特别是铁路(含地铁)的发展势头迅猛,且潜力巨大。市场需求是人才能否获得发展机遇的决定因素,发现需求,了解需求,审视自身的客观实际,丢掉不切实际的空想,为自己规划最适宜的成长路径,是成功人生的必修课。
学校为满足市场旺盛需求而成立
西安轨道交通技工学校的创立,改变了教育和就业严重脱节的学习方式,将学历(敲门砖)、技能(职业定位)、就业(工作经验)三位一体并重发展,学生用一年多时间集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获得国家正式学历资格,再用一年多时间学习职业技能,获得工作能力资格认证,最后半年进入企业实习,获得企业最看重的工作经验。
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办学原则,奉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秉承“服务铁路面向社会"和“主动适应主动服务"的办学思想,致力为社会培养中高等技术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为满足铁路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受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下属站段、西安铁路局电务器材厂、铁道部北京二七车辆厂、西安铁路信号工厂等铁路单位委托,限额招收定向委培生。
学校作为培养和输送专业人力资源的主渠道,依托优势先后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电气化铁道供电、铁路工程测量、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测等、焊接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消防工程等热门专业,在全国同类教育中处领先地位。创办至今,已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上万名。
特色办学精心培育莘莘学子
按照教育部《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相关规定,学校完成了“演示型多媒体教室"、“交互型多媒体教室"、“录播型多媒体教室"、“数字化技能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互动体验室"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高铁1:1仿真舱"以及机器人实训基地等建设。学校强调专业实操的重要性,投资500万建立西北地区唯一的真火车机舱机头实训基地,使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相得益彰,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为培养高素质学生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同时,学校注重学生的德、智、能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校研发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利用先进的电子化教学手段,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师的精彩教学过程,使学习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学生易学易懂;先进完备的硬件资源,确保课后学员一人一机实践,及时巩固学习内容;专职教导员跟踪辅导,随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专业教师重点示范,使理论与实践达到科学的结合,确保所有学生在务实有效的学习方法中获得进步。
在对贫困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帮扶与奖励方面,学校规定,凡入学就读的学子,根据国家减免学费及助学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三年制中专、三年制大专学生可享受国家减免学费1600元/学年,共减免两年;助学金1500元/学年,减免两年。学习成绩优异将获奖学金:一等奖2000元/学年,二等奖1000元/学年,三等奖500元/学年。
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校以市场为导向,与用人单位进行广泛的合作,实行“订单式"教育模式,先后与上千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订单培养,定向就业,真正做到了“入学就意味着就业",使学生走上高品位的工作岗位,解除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
2016年6月18日上午,由西安轨道交通技工学校和广州耀盛工业集团主办的西北首家机器人“校企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省市相关部门领导、陕西省多所职业院校负责人、部分智能制造企业出席了会议。
发布会上,双方负责人介绍了合作背景及合作模式,签署了机器人设备购进、技术指导、学生就业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明确由合作双方共同制定编织教程,制定人才培训计划,成立企业员工班,企业派驻指导老师,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就业等。
当前,科学技术在广泛交叉和深度融合中不断创新发展。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当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
2015年5月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把机器人科技作为重点战略任务突破发展。
广州耀盛工业集团和西安轨道交通技工学校战略合作关系的确立,有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让研发和制造企业加入到学生培养过程中,学生所学习的技能是市场最前沿的技能,也是最贴近实际工作环境的技能,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也缩短了毕业生和用工企业的磨合期,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共赢。
多措并举保障高质量就业
促进就业是学校工作的落脚点。
学校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组建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100余个,并签订了带薪实习及定向委培合同。新生入学时即可签订《就业安置协议》。毕业前,由战略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来校,按专业分配到校内50余个教学、实训基地开展模拟上岗实践教学,同时将学生分批次组织到“订单"企业实施专业对口带薪实习,实习期满,双方满意,毕业生可直接与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上岗工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铁路单位普遍首肯,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供不应求。基于此,学校被全国主流媒体教育联盟评为2015年“年度创新创业教育典范"。
链接
问:西安轨道交通技工学校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展“机器人"专业的?
答:我们的办学宗旨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因此,宇民教育集团和学校决策层始终关注着新兴领域的动态,在国家三部委引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之后,我们马上进行了市场调研,发现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态势强劲,机器人方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紧缺,基于以上考虑,开设了机器人专业。
问:西安轨道交通技工学校发展机器人专业的定位是什么?
答:这次我们选择广州耀盛工业集团,看中的就是该企业的研发实力强,用工需求大,因此我们机器人设备投资起点高,人才培养要求直接从工业机器人方面的技术人才培养起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高地实现就业,我们将把机器人专业确定为学校的品牌专业精心培育。
问:校企合作对学生技能培养的优势是什么?
答:校企合作的模式,有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研发制造企业加入到学生培养过程中,那么,学生所学习的技能就是市场最前沿的技能,也是最切近实际工作环境的技能,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也缩短了毕业生和用工企业的磨合期,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共赢。
新闻推荐
王建勇接受锦旗□记者焦瑾文/图介绍一个公益项目——药品援助。所谓药品援助,就是对受助患者支援药品,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增大治愈机会的公益项目。6月21日,古城西安阳光暴...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