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年久失修 文物破损严重 周边环境极差
□ 记者 盛明
历史上的长安是汉传佛教中心。千年之后,当年的长安佛教盛况已不复存在,但诸多佛教宗派祖庭仍存在于关中大地,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
汉传佛教宗派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也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对我们的汉语、文学、艺术、哲学和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值得我们继承和流传的古老文明之一。
保护汉传佛教宗派祖庭文化遗存,整合规划祖庭文化资源,促进其与经济、旅游等方面融合发展,是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6月14日至17日,省政协民宗委调研组带案对六大宗派祖庭进行调研,实地考察宗派祖庭文化及管理情况。
西安现存六大祖庭,除大慈恩寺和大兴善寺外,其余四大祖庭分别位于远离市区的郊区。六大祖庭中有不少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人们注意力聚焦于六大祖庭的“祖庭"荣耀时,不少祖庭正面临着寺内建筑年久失修、周边环境差和宗派文化渐弱的问题。
在看到不少寺院内佛教文物残损,缺乏保护后,随行委员们不由感叹道,历史文化遗存对于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这样的现状实在令人痛心。
面对寺庙文物年久失修、保护不到位的情况。委员们认为,保护佛教文化遗存不仅是寺院“家务事",也需相关部门的共同出力。从文物保护角度来讲,文化遗存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也应该得到广泛关注与保护。
“这一路走来,我发现很多宗派祖庭并没有专门的祖庭历史文化介绍及展览展室。"葛玮委员说出了调研中的感想,“多数宗派祖庭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挥,当前情境下,祖庭文化的全面提升很有必要。"
葛玮的观点得到了多数委员的认同。“宗派祖庭文化的传承仪轨有别于其他寺院,要挖掘祖庭本身特色,将其做大做好,才能发挥祖庭文化影响力。"李向柱委员提议道。
近年来,陕西省各相关部门在这一方面已做了相当扎实深入的工作。省文化厅对省内的宗教文化尤其是中国汉传佛教祖庭文化与艺术资源做了一定的挖掘整理,省宗教局在佛教文化传承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提升祖庭文化传承非一夕之功,具体操作还需具体规划。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詹德旺建议,可打造区域内佛教文化区,辐射带动周边文化建筑、商业、旅游发展,以点带面,实现全面提升,在祖庭建筑恢复上要“修旧如旧"。
当前我国佛教教职人员任命是由当地佛协向上汇报审查名单,宗教事务部门备案,中国佛协同意后上任,教职人员本人并不都系统全面地学习过宗派祖庭历史文化。张凯委员认为,“修行人不等同与俗人,传承人自身造诣修养对引导传承有重要作用。加强宗派自身队伍建设、领导人员培养、僧人培训至关重要。"
“修行人需要清静的环境,而随着社会发展,如今的寺庙修行面临着更多的‘考验’。"郑洁委员表示,“在外部建设上,相关部门应帮助提供清静的环境,标示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要跟上,内部运用新型科技手段,导览器、讲解机,对打造文化旅游是一个好方法。"
新闻推荐
重走革命路线坚定理想信念本报讯近日,西安纤维纺织品监督检验所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采取“重走革命路线、坚定理想信念"的形式,进一步深化“两学一做"...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