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军礼
房地产市场里有房地产中介,婚恋关系中有“红娘"或“非诚勿扰"类的节目来牵线搭桥。信息革命时代,科技成果“联姻"企业,实现教科企业融合,是否需要属于自己的高端中介平台?
建科企融合数据云平台
省政协委员胡燕建议:建立陕西省教科企业融合发展数据云平台及协同平台。该平台由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相关代表组成,定期发布通报与教科企业相关的信息和情报。
通俗来讲,胡燕所提的平台就是科研人员和企业之间的中介。
胡燕同时也是西安华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此建议的提出是基于往常的工作经验。胡燕曾经为寻找技术突破而多处奔波,走遍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多家名校,但就是没有找到心仪的科技成果产品。
学校对于她提出的技术突破要求和技术改进方案多不感兴趣。而且,“对于要进行改进的产品,他们也多是吃不准。"胡燕说,“但对于企业来说,这些技术难点如果突破,可能就意味着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或成千上万产值的诞生,以及提供给社会更多的就业岗位。"
企业自己去啃技术硬骨头会非常费力。“高校、科研院所是以纳税人的钱作为研究资金,理应服务社会,带动生产力发展、解决就业。"因此,胡燕认为,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不同观点,并没有错与对的区别,只是缺少连通二者的平台。这样的平台,能够让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为外界所了解,同时也利于解决企业“寻货"难的问题。
培养“技术经纪人"
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谁来评定?转化效果是否符合立项时给国家申报的数据?在胡燕看来,这样的云平台,无疑会起到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作用,从而对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经费是否被有效使用等起到监督作用。此外,省政协委员崔孟娜等人也提出了培养“技术经纪人"等类似建议。
委员们的建议,契合了省科技厅的工作。数据显示,目前陕西省有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1家,省级51家;并开始开发“OTO"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云平台,从而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陕西省科技资源总量和科技实力居中西部之首,在全国也名列前茅。但类似于华为、腾讯、360等教科融合典范企业,为何都未花落陕西?这引发了省政协委员呼燕的思考。
与胡燕打造“技术中介"云平台的观点不同,呼燕认为,教科企业融合归根结底是人才的融合,即“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呼燕提到,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应该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前瞻,同时熟稔科研技术开发的内在规律,并深谙市场商业运作技巧。
新闻推荐
本报讯(康达)6月23日,全省质监科技大会在西安召开,会议表彰了“十二五"期间“科技兴检"先进单位和个人,总结“十二五"全系统质监科技发展成果,部署“十三...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