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2016年语文作文题: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学习、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考生感受
题目出乎意料 但难度不大
昨日语文考试结束后,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考生,他们表示,作文题有点出乎意料,但难度不大。
“这次作文我写来得心应手,几乎是一气呵成。”在西安市85中学考点,考生小张表示,平时自己非常重视课外阅读,“我觉得这些对我的语文写作、语感的提高都非常有用。”
西电附中的一名学生表示,今年作文题有点出乎意料,写出新意不容易。他表示以后自己会更加重视阅读,多看优秀的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语言积淀。 记者 任娜
名家点评
不越轨 合规范 积累深厚才能出彩
随着2016年全国高考首日的落幕,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今年高考作文。本报携手多位名家对今年作文题目“热辣”点评。
“提高语文素养,以便通过说话和写文章来叙事、来说理、来抒情,从而更充分地与他人交流,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要努力去做的功课。”著名文化学者商子雍直言,中学阶段,更是一定要为这门人生的必修课打好基础。立足于此来审视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贴近现实生活、针对性强,是其优长。 “在文章里,能不能避免片面性,是不是尽管在重点论述其中一个途径,却也丝毫不曾轻慢其他两个途径,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铺排文字水平,将会受到考验。”
陕西散文学会副会长、文艺评论家仵埂表示,中学生是一个正在提升语文素养的群体,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正在历经的进行时,但题目却是一个完成意味的总括,这是一个老师视角的题目,学生视角考量尚嫌不足。这个题目,考生可对“三条途径”一一评说,也可选取其一或其二。
“2016年高考作文,不越轨,合规范,然而唯积累深厚,训练有素,才能出彩。”对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著名作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朱鸿认为,此作文既有规定性,又有开放性。“虽然是一篇议论文,不过在阐述看法和理由时也允许简用自己一点读书的故事,如此便打破了文章之僵,有了趣味。把一枚小石子扔在水里,起一些涟漪,不就活了吗?”朱鸿表示。记者张黎娜 实习生许哲
老师观点
“语文素养”作为试题
首次独立出现
记者昨日采访西安市多位高三语文教师,他们表示,“语文素养”作为试题第一次独立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带着清新气息,是一个很难得的回归,回归本质、注重生活、注重阅读。
人人皆有心得 人人皆有发言权
高新一中语文教师刘海华说,传统作文是代圣人言,这个作文有代语文言、代语文教学言、代学生自己言的清新气息,是一个很难得的回归。同时,也是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拨乱反正”的一面望远镜。“高三学生经历了十二年的语文学习,对此作文题,人人皆有心得,人人皆有发言权。”
市第八十九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张晓华表示,题目引导整个社会关注母语教学,学生关注语文学习本身,引导学生反思12年的语文学习,没有审题难度,学生都会觉得有话可说。但是,想要出精品也是有一定的难度,这样的作文题目,对于那些长期阅读、长期积累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优势的。
考题求新渐变 强调“语文素养”
陕西省西安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刘九诗表示,此题命得及时,观近年社会、学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便知此题切中肯綮了。它首先强调“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而后指出提升其的三条途径,再要求考生比较三径,谈自己看法,其意义已经超出了作文本身。此所谓针对流弊,突出文道。仔细思之,考生自有话说,即可以三者关系论之,亦可主张其一辅用其二,还可选其两点,佐以所余;内容侧重于“方法论”,着重论说于己有效之法。“相信,经过一年苦修的高三学子,肯定可以写出其中深味。” 记者 任娜
新闻推荐
西安交大阳光中学贺安平官江林试题整体分析:大处求稳,小处求变2016年陕西省高考理综试卷采用了全国新课标Ⅱ卷,物理部分在题型上没有变化,但命题的侧重点以及考查顺序均有所改变:如选择题...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