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饭庄记者谢伟 摄
本报讯 (记者 谢伟) 有着39年历史的东大街西安饭庄大楼本月19日将正式启动拆迁重建移步计划。这令人想起了电影《后会无期》中的经典台词:“看一眼,也许就是最后一眼,听一句,也许就是最后一句。”
竣工于1977年的西安饭庄大楼,曾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少有的洋派建筑,简约的东欧建筑风格引领着当年的时尚。在不少老西安人的记忆中,能在西安饭庄吃饭、办婚礼都是相当高大上的事情。
昨日,记者从西安饭庄宣传部门获悉,伴随着新一轮“第一金街——西安东大街”的综合改造计划的启动实施,鉴于目前位于东大街298号的总店楼体比较陈旧,拟对其进行楼体重建。本月19日,西安饭庄总店将正式启动拆迁重建移步计划,在这期间西安饭庄东大街总店将搬往钟楼饭店继续营业。
西安饭庄的历史渊源
西安饭庄创建于1929年,以“陕菜正宗、陕西风味小吃大全”闻名于世,由冯克昌先生及当时西安的一些社会名流集资建成,初名为“西安饭店”。1942年冯克昌将各名流集资款一一归还,形成独资经营,改“西安饭店”为“西安饭庄”。1957年改为国营。
1936年“西安事变”期间,周恩来在西安饭店设下“和平宴”,用特色菜点、黄桂稠酒招待了东北军、西北军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及抗日民主人士等,最终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73年6月,周总理来西安,下榻丈八沟宾馆,当时从西安饭庄抽调了几名厨师和服务员参加饭菜烹制和服务招待工作,周总理想起30多年前的往事,便对在场的领导嘱咐要扩大西安饭庄的规模。1977年下半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一座横亘70米,高6层,营业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的西安饭庄大楼在东大街中段竣工营业,西安饭庄店名由郭沫若先生题写。
新闻推荐
秦腔《易俗社》剧照记者尚洪涛摄话剧《秦岭深处》剧照记者尚洪涛摄“粽子节”到了,在这样一个富有人文气息的节日里。一批艺术气氛浓郁的精品剧目、文化展览等亮相小长假,令市民观...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