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易俗社》剧照记者 尚洪涛 摄
话剧《秦岭深处》剧照
记者 尚洪涛 摄
“粽子节”到了,在这样一个富有人文气息的节日里。一批艺术气氛浓郁的精品剧目、文化展览等亮相小长假,令市民观众在家门口就能品尝到文化大餐。
秦腔舞台再现百年坚守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陕西本土文化工作者为了在艺术节上出成绩也是铆足了劲头。端午小长假期间,经过精心打磨的大型秦腔剧目《易俗社》,昨晚在西安广电大剧院正式面向公众首演,并将连演5天持续到13日结束,向西安观众展示易俗社绵延百年的沧桑历史,与秦腔人对秦腔艺术的坚守与执着追求。
易俗人在戏曲舞台上呈现《易俗社》,自然融入了大量珍贵史料与天然情感。6座亦真亦幻的易俗社舞台同时出现在观众眼前,雕梁画栋、古香古色、穿插挪移,令观众震撼并连连惊叹。这是秦腔舞台上第一次出现如此高科技、形式如此“前卫”的舞台设计。
斗转星移、时空变幻。易俗社创社之初就为秦腔艺术打下了高台教化、移风易俗的根基;鲁迅先生题写“古调独弹”的往事仿佛就在眼前……舞台上,易俗社新一代中坚力量演绎着前辈们的真实故事,他们在百年时空中将秦腔艺术一代代艰辛地传承下来,感动着台下无数观众。
话剧舞台抒写军工人情怀
秦岭深处,有一群将自己毕生精力默默奉献给国防事业的人们。他们来自军工企业,在寂静的大山里,一扎根就是一辈子,以军人意志完成着国防建设的宏愿。前晚,由著名作家阿莹编剧、国家一级导演陈薪伊担任总监制、市话剧院排演的话剧《秦岭深处》在人民剧院首演,该剧将一代军工人的青春与热血,还有他们感人至深的故事娓娓道来。
此剧是作者长年在军工企业生活、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经过数十次修改打磨所创作的作品。全剧共分五幕,讲述了秦岭厂总工程师周大军和他的同事们,对事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中国话剧协会会长蔺永钧观后说:“这是一部有博大情怀的好剧,填补了工业题材话剧的空白。”国家一级编剧欧阳逸冰评价:“以周大军为代表的一群军工人,是民族的骄傲。”此剧将公演至11日。
名家精品流光溢彩
记者获悉,6月11日起,山东美术馆携馆藏精品赴西安美术馆办展,持续到7月3日结束。展出杨元武、单应桂、徐金堤三位艺术家(或其后人)向山东美术馆捐赠的60件国画代表作。三位艺术家一生为人之师,除艺术成就斐然,更培养出很多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为美术教育事业做出极大贡献,在山东乃至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在西安当代美术馆开展的“长安联语——名家楹联作品展”中,观众可以欣赏到罕见的贺瑞麟、白遇道、沈卫、萧之葆、郭坚等清末、民国名士的书法对联,同时还包括长安画派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等画坛巨匠们的楹联之作,展览是对陕西近现代、当代楹联书法的一次较完整的集中展示。
记者 职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辉)近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对西安市公安基层派出所建设情况进行视察。目前,西安市已建成社区警务室538个,配备城乡社区民警1606人,有效推进了社区民警专职...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