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西安集邮专卖店内景
今年是猴年,也是生肖“猴”票第四轮发行了。在今年的1月5日,数千人排队买这套邮票,这就不由得让人想起来西安集邮市场的变迁历程。
星罗棋布的邮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邮票是绝对的垄断销售,只有邮局才能出售。所以集邮者只能办个预订证,在邮局预订邮票,平时根本买不到新发行的邮票。进入改革开放年代,人们的商业意识开始增强,一些稍微有些经营头脑的人开始瞄准了集邮这个特殊活动,随之就出现了开设集邮经营店铺的,大家管这样的商店叫邮社。据资料显示,早在1949年以前,西安市就有好几家邮社了,他们分别是位于西安东新街33号的泉石邮票社;位于西安尚仁路332号的青年画像社邮票部;位于西安端履门48号的世界邮票社;位于西安后宰门铁路局医院的明甫邮票社;位于西安六和新村18号的邮票流通部;位于西安132号邮箱的真善美邮票社。
伴随邮票的升值和炒作,在上世纪80年代末,人们除了在邮局订邮票,还想从别的渠道来买邮票。因为要在邮局取得一个预订证,是非常难的。于是,西安市这个文化古城,就开始出现了几家像样的集邮商社。
西安较早的邮社是1988年6月29日开设在柳巷的长安邮社,经营到1990年,又搬到了柏树林街中段。主要经营中外邮票、集邮书刊和用品。而在它的隔壁,1989年7月1日开设了一家碑林邮社,经营中国邮票和集邮品。
1989年5月,在这条街上,又开了一家古今阁邮社,销售中外邮票和集邮品等。1990年5月,就是后来以一部邮集《陕甘宁边区印花税票》获大奖的集邮名家贾文春,开始经营这个邮社,经营了几年后关门了。后来他开玩笑说:咱玩了一辈子“猴”(首轮生肖“猴”票),最后没“猴”耍了,自己没留下一枚生肖“猴”票。
因为当时的柏树林街开有好几家书店,我经常逛书店,顺便就去这条街的长安邮社。邮社是个十多平方米的小店,但是经营的品种非常多,除了中国邮票外,还有一些外国邮票。每到星期天,那里总是围着许多人,商店的生意非常好,就连集邮类杂志也很受青睐。与其一墙之隔的碑林邮社也同样经营邮票生意。也许是这条街有生意气氛吧,开在这条街道上的这几家邮社,形成了当时的一个集邮中心。我由于刚参加工作,囊中羞涩,也只能看看热闹而已。
而在这条街的城外延伸处的文艺南路副113号,1992年1月开设了一家艺华邮社,也经营多种集邮票品。我偶尔有空也少不了到这里看看有啥新邮品。因为附近是个自由市场,所以在它对面,当时也开了一家邮社,名字已经无法记起了,但是也是吸引了集邮者的目光。
1989年4月,在长安中路22号开了一家叫四方邮社的邮票店,经营中外邮票,1994年10月停业。
1989年,在西安南新街23号,还开了一家唐都邮社,主要经营中国邮票及集邮品等,1994年停业。
在西安市繁华的东大街151号,1993年开了一家世纪邮社,经营邮票、钱币等,1998年9月停业。
那时,开在西安市东大街口的西安市邮票公司门市部也是整天人流不断。因为当时唯一一个报刊门市部就开在那里,报刊销售火爆的同时,也让许多人顺便关照一下集邮柜台。那时集邮柜台里销售的邮品的确很多很便宜,品种也不少,经常出现集邮者争相抢购的场景,特别是新邮发行时,我当时就在那里买过贺年片呢。如今,这里已经被扩建,原来的门市部已经被拆除,变成大楼了。
1990年下半年,一个叫王晋豫的人在南院门西安市邮票公司门市部的对面,开设了一个叫灯塔邮社的邮票店。这里不仅经营各种邮票、邮册、流通纪念币,就连当时刚办的《西安集邮》报也出售,生意也不错。到1998年时,这家邮社搬到了当时名噪一时的德福巷,一直经营着。而现在的南院门,已经面目全非,昔日的那些建筑,完全被高楼大厦取代。
而就在90年代集邮最火爆的时候,在西安市团结东路84号开了一家西秦邮社。1990年西安市书院门副9号又开了一家大唐邮庄,主营钱币古玩,兼营邮票。1993年10月,在西安市八仙庵开设了一个东方邮社,1997年2月又开了一家会友邮币社。
1994年11月在西安钟楼邮局广场,还开了一家钟楼邮社;1998年9月因为大街改造停业。也是在这里,1995年1月还开设了一家西航邮社,同样因为大街改造停业。
1995年3月,在三桥新华书店内,开了一家阿房宫邮社,主营中外邮票。
1997年1月,在西安市丰镐路32号开了一家庆安邮社。
1997年7月在西安市尚德路137号开了一个老朋友邮社。
1998年5月22日还在西安市团结二路开设了一个怡友集邮服务社。还有人在后宰门开设了邮票商店,时间不长就关张了。
马路市场的兴起
在各类邮社纷纷开张经营的同时,西安市自发形成的邮市也应运而生,就是位于尚朴路的马路市场,上世纪80年代初就形成了。记得是1985年,我就慕名去过。那时,因为人民币相当值钱,所以大多都是在交易信销票(指经过邮寄使用过的邮票)。记得当时笔者两毛钱买了一套“女排夺冠”信销票,都是很奢侈了。这里的自由市场作为唯一的马路邮票市场,还是很受大家欢迎的,甚至还吸引了外地的邮商和集邮者。后来,街道办就在那里圈了一块地,盖了一点简易大棚,作为正规市场,每次进去收门票2毛钱。但是遇到风雨天,市场还是受影响的。因为收门票,一般集邮者都不愿意进去,邮商还是打游击式的在周围的街道上摆摊。到了周末,这条街道就会人满为患。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时,这里更是人气最旺的邮市。如今,这里已经完全被高楼大厦取代。
1997年6月,由当时西安市一家百货商场经理兼党支部书记王耀亭发起,43名职工集资入股150万元成立的陕西第一家集邮品股份公司,设立在西安市解放路67号。1997年8月2日公司又办了一个集邮沙龙,免费为集邮爱好者们提供一个聚会的场所,还每月出版集邮刊物。1998年9月,市场搬迁到了现在的西新街68号继续经营。做邮品生意的商家就进到这个市场,有了固定的柜台,也不用自己在外面租赁门面房,还形成规模市场,那些邮社就逐渐消失了。
随着收藏市场的兴盛,在朱雀路和小东门建成的古玩市场里,也有经营邮品的摊点;在西安八仙宫收藏市场,也有卖邮票的小摊,多是地摊。2010年,在西安市中心,邮政又开设了集邮专卖店,经营集邮票品。2013年,在市中心,西安皇城和兴邮币收藏品交易中心在炎夏张罗着开张了。它位于明城墙内,环境清爽,还能隔着玻璃看看明城墙的遗迹。有卖邮票的、卖钱币的,还有卖玉器的。这些,都大大方便了集邮者的选择空间,货比三家,可选择空间更大了。
新闻推荐
航模飞行表演现场记者尚洪涛摄6月10日下午,位于秦岭脚下的西工大长安校区,作为西北工业大学航空模型运动60周年纪念大会系列活动重要内容,西工大航模队等单位十几架飞机,联合上演了一场酷炫...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