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问诊急救医疗困境 如何破解“急救不急”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6-06-01 12:10   https://www.yybnet.net/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教市民做急救

《57岁男子街头突发疾病身亡何时告别“迟来”的急救》经本报昨天报道后,引发强烈关注。问诊西安急救医疗困境,如何破解“急救不急”?

现状1:一部分人叫不到急救车

昨天,西安急救中心副主任郝剑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15年全年中心接到呼入电话总量463368人次,除咨询、误拨、骚扰等无效呼叫电话外,有效院前急救呼叫受理电话128400人次,派出急救车辆148172车次(含区县)。

随着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城市人口(包括流动人员)的增加以及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西安市民对院前急救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西安市的120呼救总量以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但是急救中心的人员和车辆、设备等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我们中心平均一天的呼入电话总量是1400-1700人次,而日均有效呼叫电话数大约为460-500次,有效派出救护车平均是390-410趟次,调派高峰期间最高达到480趟次/日。”郝剑表示,西安市的院前急救人员在超负荷运转,难以满足每一位呼叫者的要求。

探因1:服务半径5公里站点分布不均匀

一边是市民着急叫不到救护车,一边是急救中心工作人员超负荷运转。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困境?

根据《急救中心建设标准》,每个地市必须设一个急救中心或独立建制的急救分中心、急救站。直属急救分中心和直属急救站应按城市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可独立设置,也可依托医院设置,一般宜按18-50平方公里设一个分中心或急救站,其服务半径为3-5公里,人口密集的地区,服务半径可适当减小。

目前,西安市急救网络共有41个急救站,其中城区有26个急救站,区县15个急救站,分布不太均匀。“大多数急救站的服务半径可以达到5公里,也有个别站服务半径是超过5公里,最远覆盖区域可达30公里,如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救中心(120)分站。”按照卫生计生委的要求,城市区域设立院前医疗急救站建站由所属区域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在区域内医院设立急救站,也要和设站医院进行协调沟通。

探因2:四大原因致急救医生非常紧缺

“院前急救医生太紧缺了!”“西安急救中心目前在编医生仅40多人。”在连续两日的采访中,多位急救站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如此表示。急救医务人员的紧缺,已成为阻碍急救事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西安急救中心采取与区域内医院联合组建急救分站的形式,由各分站所属网络医院抽调一部分医务人员从事院前急救工作,西安市有600多位医护人员包括司机,其中隶属西安急救中心的在编医生仅40多人。高风险、高强度、收入低、发展空间差是急救医生非常紧缺的四大原因。

一位曾经从事院前急救的李医生说,相对于医院急诊科医生,院前急救医生的技术难度更高。在患者家里、街道,包括车祸、突发事件的各种现场,急救医生要在没有X光、超声、核磁、CT等辅助检查工具的帮助下,在短时间内对病人病情进行初步判断,现场予以紧急医疗救治,还要把患者安全转送至医疗机构,医疗风险很大。由于急救人员所处的救治环境非常复杂恶劣,急救人员在现场出现意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高强度。院前急救是12或者24小时值班制,工作性质导致急救人员随叫随到,所以急救人员的工作时间极不规律。在给患者诊断、治疗之后,还要协助担架员抬患者、推担架车等。

“我女朋友对我的要求就是,希望我能像正常人一样休息睡觉。”李医生感慨称,在高风险、高强度的双高压力下,却是低收入,跟繁重的劳动付出不成正比,自己当时一个月工资加奖金3000元左右。

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离职的导火索是同学聚会,大家都在医院发展得不错,晋升职称,而他没有。院前急救人员在专业发展、职称晋升等方面受到很大限制与影响,发展空间非常狭小,难以出医疗成果,与在综合医院同年资的医师差距会越拉越大。

探因3:城区运行的急救车60多辆

急救离不开医生,也离不开急救车。根据《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城市救护车辆的配备按每5万人1辆配置,此配备包括救护车的备班车辆。

西安市参与院前急救的车辆共有151辆(含区县),其中,西安城区26个急救站的救护车辆仅60多辆,这里面还包括备班车。

按西安常住人口862.75万人来算,应该要有173辆救护车,目前还难以“达标”(少22辆),也难以满足市民的急救需求。

探因4:其他车辆不让道

不少急救车辆正面临“无路可走”,急救车经常被堵在路上,以致救援时间迟误。“老百姓一打急救电话,就认为我们立刻能到现场,虽然我们心急如焚,我们也在规定的时间内派车出发,可是,急救车在道路上的行驶时间没办法预料,修路、堵车、其他车辆不让道!”北郊某急救站的李站长说,很多次出车途中,救护车闪灯,其他车辆看到后就是不让道,急得人没办法。

在他看来,“生命通道”的不畅通不能总归结为国民素质问题,我国现行交通法只规定遇有紧急车辆应当避让,但是没有严格的配套执行规章。

现状2:急救技能普及率不足5%

据报道,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人数达到54.4万人,相对于心源性猝死的高发生率,我国公众应急救护的技能十分不足。中国公众的急救技能普及率不到5%。

一般情况下,对心脏骤停的急救超过10分钟,患者生存率会低于5%,但120专业急救通常很难在10分钟内赶到。也正因如此,现场“第一目击者”施救以提高救援成功率显得十分重要,黄金救援时间在4-6分钟内。

探因:急救意识差担心好心办坏事

“街头看到人突发疾病后,市民大都会拨打120等待急救。很多市民称不会做心脏复苏或人工呼吸,把120救护人员当成‘救命稻草’,被动等待救援,错失黄金救援时间。”北郊某院急救站李站长说,很多人害怕自己给病人施救后,病人最终死亡,自己好心办坏事,引发矛盾及纠纷。西安市红十字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李晓东说,因心脏病死亡的人里,其中86.6%的患者死于医院外,如果现场及时施救,46%的心脏病患者可以救活。只是,人们缺乏急救意识、缺乏急救技能。

呼吁1:加大物力财力投入

“57岁男子街头突发疾病身亡,这一看似偶然的事件,实际上也折射出当今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的漏洞。”陕西理工学院梁中效教授说,西安城市化进程快,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老年人口多。在地铁、高楼大厦等硬件设施跟进的同时,生命保障等急救体系也应同步或者超前跟进。

“急救体系建设应该纳入国家基本公共保障体系中。”梁中效建议,国家和当地政府应建立和完善120救护体系,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增添急救设施,根据人口密度增大急救站的密度。

呼吁2:引进救护员职业

“一方面,呼吁财政、人社、卫生等多部门协调,从财政投入、技术职称、福利待遇等方面来解决急救人员紧缺问题!”不少急救人员呼吁,另一方面,应该引进救护员制度。

“打120的人多,一部分人叫不到急救车,其中一个很大原因是急救资源浪费,一些患者转院、出院回家,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到医院看病,家属都打120。”从事急救工作的林医生说,如果能参考外地,在西安市急救行业引进一个新职业——医疗救护员(不一定是学医出身,经过半年到8个月的急救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他们可以从事相关辅助医疗救护工作。这样就可以分级救治,建立一个人才梯队,非急症患者、普通急救,派医疗救护员去护送、护理。

呼吁3:无偿急救免责立法

“关键的还是呼吁立法,营造人人学急救后敢急救的氛围。”不少被访的市民称,街头遇到有人突发病,如果上前施救,对方没有救过来身亡,此时最担心的就是承担责任,希望能借鉴外地做法。

据报道,《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草案)》(修改稿)已提交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草案修改稿鼓励公众参与救死扶伤:救人免责;现场救护行为受到法律保护,如果紧急现场救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经过合法程序认定,由政府予以补偿。“目前,西安没有这样的条例,希望能早日出台,防止‘不幸’少发生、不发生,促进路人各尽其能,最大可能挽救生命。鼓励有急救知识的人勇于施以援手,建立起相互关爱的良好社会氛围。”某医院急诊科张主任称。此外,对于社会车辆不避让的问题,也应该出台相关法规条例,建立急救交通联动制度。另外,公共场所应配备除颤机。

57岁男子街头突发疾病身亡何时告别“迟来”的急救 后续

文/首席记者姬娜实习生罗展霍庆丰图/本报记者代泽均

新闻推荐

心系儿童健康 打造全国一流儿童医院 ——西安市儿童医院创新发展纪实

精益求精的医生实施腹腔镜手术一丝不苟的医务人员体贴入微的护士精心呵护患儿西安市儿童医院始终以“承载生命重托,呵护儿童健康”为使命,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强化科研教学,加快学科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坚...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问诊急救医疗困境 如何破解“急救不急”)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